慢性支气管炎咳成大咯血 介入治疗“拧紧”出血开关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放射科介入室 章旭

    61岁的朱先生睡梦中咽喉发痒伴随剧烈咳嗽并咳出了大量鲜血,足足有一次性水杯近两杯!朱先生和家人万分惊恐,急忙来到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急诊科就诊。医生经询问得知,朱先生患慢性支气管炎多年,早在10天前,朱先生就已经开始咳嗽,并咳出多量白痰,但他并没有重视。呼吸内科医师会诊后认为,患者咯血量大,短短一个小时咯血量已经超过300ml,药物保守治疗难以控制出血,如果血块阻塞气管,甚至可能导致窒息而危及生命。医师与病人家属沟通过后,立即启动“大咯血介入一站式诊疗”路径。

    朱先生迅速通过急诊绿色通道被推入放射科CT室行胸部CT血管成像检查,同时值班医生通知了包含放射科介入室、CT室、呼吸内科的医师组成的咯血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MDT)。专家们在30分钟内就赶到CT室,发现朱先生肺部情况不容乐观,多支血管怀疑为咯血的“罪犯”血管。

    完成胸部CT检查后,朱先生被直接推入介入手术室。放射科介入室专家带领介入治疗团队立即给朱先生做了急诊支气管动脉栓塞介入手术。通过术前CT血管成像的分析和手术中仔细寻找,发现导致朱先生大咯血的“罪犯”血管竟多达12条。

    手术医师向这些血管内注射医用栓塞颗粒后,这些“罪犯”血管被堵得严严实实,朱先生的咯血停止,转危为安!手术耗时近3个小时,术后只在他的大腿上留下一个针眼大小的伤口。

    “咯血君”遇到介入栓塞治疗为何会戛然而止?

    对于咯血的治疗方案,在介入栓塞术应用之前,有内科药物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切除两种治疗方法。有没有一种创伤小而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呢?随着医学的发展,“介入治疗”应运而生,它就像“拧紧”了出血血管的“开关”,止血效果立竿见影!

    介入栓塞治疗怎么做的?

    简单地说就是介入医生在大腿(股动脉)上穿刺一个小小的针眼,插入特制的导管,利用X光显像设备(DSA)下的影像作为引导,通过四通八达的血管系统找到出血的病变血管,最后用特殊的栓塞材料将出血“破口”堵塞即可。

    然而,引起咯血的病变血管来源不一定、位置不固定、数量不确定、手术中找不到或者遗漏病变血管,均易导致治疗失败。专家表示,看胸部CT血管成像(导航)。胸部CT血管成像是介入术前唯一能较全面发现并分析咯血责任血管的检查方法,就像为介入医师提供了一张“人体地图”,显著地降低了手术时间,最大限度避免遗漏问题血管。

    近年来,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组建了咯血联合诊疗专家团队(MDT),对咯血患者诊疗方案不断优化,形成了大咯血病人“接诊评估—胸部CTA检查—介入治疗”一站式诊疗路径,救治了上百位大咯血患者,全部止血成功,远期复发率大大降低。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