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张洁
通讯员/欧村法 张 威 彭丽娜
近日,2020年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征集活动结果公布,醴陵市“全面推行监督与服务微信群,走好新时代网上群众路线”获评最佳案例,系我省唯一,全国也仅10个。
该市搭建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平台,与网格化服务管理相融合,监督载体从“线下”拓展到“线上”,以“小微信”实现“大监督”“大服务”,270个村(社区)共建立村级微信工作群672个,入群率达94%。新时代,醴陵把“网上群众路线”建设成接通民心的线、温暖人心的线。
新路径: 村村有群,户户入群
“各位村民朋友好!下面我把5月份村级财务支出在群里公示出来,大家如有疑问或异议,请向村委会提出。”6月初,醴陵市王仙镇香水村工作人员邓春芳将村级财务支出表在王仙香水村村级群里“晒”出来,接受村民监督。“这种方式好,我们知道钱用在哪里,怎么支出的,对村委会的信任度也更高了。”村民巫凡在长沙工作,但他很关心家乡发展,通过“指尖”微信群就能了解村级大小事务,对此由衷点赞。
2019年,醴陵创新党员群众工作方式方法,深入开展幸福株洲醴陵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工作,利用网络时时倾听群众诉求,最大限度让群众当家作主,使微信群成为联通百姓汇集民意的集结站。
“当前,随着互联网与信息技术发展与普及,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网络渠道表达自己的意见与诉求。这要求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方法,群众在哪里,群众路线就落实在哪里。”醴陵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市270个村672个微信工作群,入群人数23.5万多人,实现了“村村有群,户户入群”。
同时,该市所有微信工作群按照“五个一”要求配备群组力量,即一名镇(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一名纪检干部、一名党建专干、一名辅警、一名网格员。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为本村(社区)所辖微信工作群总群主,驻村(社区)的镇(街)党政领导班子成员担任村级微信工作群管理员,各驻村干部、职能站所站所长为微信工作群协管员,明确问题处置流程。目前,该市已将21家市直职能部门涉及与群众利益相关的27项事项梳理成权力清单,通过微信工作群向群众公示公开。
新机制: 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
“快来救救我,房子快要倒塌了,我们不知道该怎么办了......”6月5日早上6点22分,醴陵市国瓷街道华塘村村民付响英在“幸福醴陵市国瓷街道华塘村”微信群发出了一条带着哭腔的求救微信,划破了清晨的宁静。看到信息后,华塘村党总支书记王喜金立即组织人员火速赶到付响英家察看险情,安排室内人员迅速转移。由于暴雨侵袭,华塘村几户村民的屋后出了不同程度的滑坡,村上做好抢险的同时,还利用微信群宣传防汛注意事项等。
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网上有人看,网下有人办,微信群才能真正成为给老百姓办实事的好帮手。醴陵市全面推行监督与服务微信群,建立问题清单报告制度,对重要问题疑难事项实行集体会商、现场交办、挂号销号、结果公示,确保每一个诉求都响应及时,每一个事件都应对有序,每一个问题都有效处置。截至目前,共交办问题清单276个,办结271个;建立限时办结机制,急办事项立即办理,一般事项5个工作日内办结,复杂事项15个工作日内办结,重大事项、历史性遗留问题等在权限内无法解决的事项及时做好解释和说明。
此外,该市还出台相关管理考核办法,将微信工作群管理及事项办理情况纳入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考核内容,对重视不够、落实不力的,及时约谈、通报。
新常态: 推行便民服务,群众满意率达100%
“真的是太谢谢你了,还辛苦你跑一次。”6月26日,醴陵市盛世华庭小区张女士对来龙门街道社区网格员张秋玲连声道谢。端午假期,张女士在群里求助:从外地回醴陵的父母想办老年证年审,可办证的窗口单位休假,父母假期后又要离开醴陵,十分焦急。社区网格员张秋玲看到信息后,立即上门,通过手机APP,不到10分钟就办好了张女士父母的老年证年审。
“民心所望,施政所向。”该市借助微信群,围绕就业、教育、养老、住房等民生问题,“网罗”社情民意,针对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民生问题精准施策。
疫情期间,孙家湾镇群众反映缺少生活必需品,驻村干部主动安排各村的村干部和党员志愿者帮助有需要的老百姓采购新鲜蔬菜、米、面、油以及各种生活用品,送到老百姓家门口;长庆示范区清潭村群中百姓反映饮用水有问题,办点领导、镇村、职能部门三级干部现场办公协调,妥善解决了400多人饮用水问题,村级污水处理设施也即将开工。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依托醴陵市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对于微信工作群中的诉求反映、信息咨询、代办事项等信息,做好收集、分流、督办、反馈,切实做到“件件有回音、事事有着落”。目前,该市通过微信群为群众代办健康证明、养老年审认证、新农保年审、计生奖扶年审等各类服务事项7406个,群众满意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