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后,如何让这个暑假更有意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胡文洁

    昨日,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今年高考顺利结束,等待株洲2万余名考生的是接下来的漫长假期以及成长成年后的新人生。

    高考结束后,如何让广大考生度过一个更加充实、更加有意义的暑假?18岁后,考生们又该以何种姿态面对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本期《天台话吧》聚焦此话题。

    完善“真空心理断乳期”的人文关怀

    ——湖南工业大学教师 陈鹏

    2020年高考己落下帷幕,中学老师们完成了自己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把学生送进了考场后又迎出了考场,该舒一口气了,其余的就是政府、社会和家庭的责任了。

    对于考生而言,完成高考各个科目的考试,是一场特殊的成人礼。从心理学的角度而言,这个暑假对他们的未来成长至关重要。因此,刚刚成年、离开母校、即将奔向新的人生征程的他们,将迎来一个“真空心理断乳期”。

    心理断乳期一般是指一个人从青春期到青年初期这一年龄阶段,是大多数人心理从幼稚走向成熟的转折时期。对于大多数高考学生而言,他们在今年年满18周岁,成为法律意义上的成年人;他们在今后的人生中,将不在受到在中小学期间所需要受到的各种管制;甚至对于大多数人而言,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将一定程度上大幅减少对他们的关注与帮助。可以说,株洲今年的2万多高考生,都将从现在开始迎来“真空心理断乳期”。

    为了帮助这些刚刚成年的年轻人度过这个“真空心理断乳期”,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应该给予他们更大的心灵慰籍与更多的人文关怀,同时注重对他们的心理疏导。

    人文通常是指人类社会的各种文化现象,人文的核心就是关注人、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体贴人,人文关怀就是对人性的关怀,对人生需要与欲求的关怀,对身心健康的关怀。对于考生而言,最需要的人文关怀是家庭、学校乃至社会在以人为本的前提下,充分尊重他们自我实现的需要——比如作为成年人的独立人格的自我实现需要、对人生理想的自由追求需要等。因此,我们要渐渐给他们投以不一样的目光,更加尊重他们作为人的价值属性,尊重他们的个性解放,尊重他们的人生权益,在充分尊重与关怀中,让他们的心灵自由生长、更加趋向真善美,进而潜移默化地推动他们在完成中等教育之后,去追求更大更高的社会价值和个体价值的统一。

    因此,我建议教育部门以及千千万万个高考考生的家庭要充分尊重刚从考场走出来且身心疲惫的考生,不仅要施予物质的关心和体慰,更要多层次多角度地从精神上关怀他们的所思所虑所欲所感所悟,进而帮助他们更好地发展自我、总结自我、完善自我。

    鼓励考生迈出学习实践第一步

    ——攸县人才办 谭彦

    在我看来,对于绝大多数高考生而言,他们未来都将继续学业,本质上,他们的情感认同与人生经历与在校大学生没有太大区别。对于这群刚刚成年的年轻人,提前想好进入大学后该怎么办显得非常重要。我给他们的建议是,鼓起勇气,尽早地迈出学习实践第一步。

    学习实践,是为了更好地让自己早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因为我的工作经常要与人才打交道,因此也常常思索:到底什么是真正的人才?他们是如何成长为人才的?当今时代,人才的作用日益凸显,人才的价值成为各个地方珍视的宝贵价值。广大高考生,在考前,需要做的是成为学习尖子,收获更高更好的学业成绩;在考后,则需要努力成为至少掌握一技之长的人才,贡献社会的同时让人生更加从容、更加圆满幸福。因此,目标变了,学习乃至生活的习惯也要改变。高考作为一场青春的洗礼,应该洗去属于少年的一些不切实际和坏习惯,推动成年后的考生更多思考未来、走好人生接下来的每一步。

    学习实践对于高考生未来求学路上的成长至关重要。近年来,攸县每年举办“实训攸州”活动,吸引数百名“双一流”建设高校全日制本科及以上学校学生参加。通过与这些大学生们的广泛接触,我发现,他们中有些仍或多或少地停留在对大学或者对象牙塔的新鲜感里,有些则更显得老成持重、目标明确些。而通过数月的跟班实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产生了质的改变,对职场、对工作甚至对人生的追求,都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推出“实训攸州”计划,除了为广大学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实训平台外,还有一个主要目的是为攸县招才引智提前储备人才。近年来,也确实有不少知名高校硕士、博士研究生通过参加实训,了解并爱上了攸县,并最终通过人才引进等方式,留在了攸县发展。现在,全国大多数城市都和攸县一样,充满着对人才的渴盼,对于广大高考生而言,以各种形式加快迈出学习实践的第一步,走好未来学习生活的每一步,未来就必将成为各地争抢的人才。

    让“间隔年”提前到来 未尝不可

    ——研学旅游爱好者 张蕾

    所谓“间隔年”,最早是指一些西方国家的大学生们在毕业后,选择用数十天或者几个月的时间,不工作或者只从事简单的工作,全部时间以研学旅游为主,并在这期间好好地规划自己的未来、明确自己想要努力的方向。

    近年来,“间隔年”的理念在国内大学生群体中逐渐传播开来,但囿于激烈的工作竞争环境,还远未到流行的程度。因为对于大多数国内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每年面对的竞争者是数以千万计,不早点找到工作,就会失去机遇,而且还要面对接下来的下一届毕业生的竞争。

    因此,我倒觉得,不妨让“间隔年”早一点到来——让高考完后的学生,提前体验“间隔年”。让高中毕业生就提前过“间隔年”,有很大的必要性和优势。第一,我们的考生们经历了差不多十年的繁重学习生涯,确实需要休息休息了。第二,“间隔年”可以帮助考生用较长的时间思考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这对于应试教育背景下培养出来的学生而言,实在是太重要了。第三,利用暑假以及大一期间学业任务较轻的机会,让高考生提前过“间隔年”未尝不可。

    比如,考生可以从暑假开始,就拟定好自己的“间隔年”计划,包括如何创造自己的第一笔收入、到更多地方去旅行、学习一门乐器、看几本书、考察自己未来可能感兴趣的城市、体验未来自己想从事的工作岗位等等,在“间隔年”不以学业为重的优哉游哉氛围中,体验自己想要体验的一切,帮助自己在未来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

    编后语

    有人说,这一届高三毕业生,大多数出生在非典疫情暴发前后,毕业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蔓延之时。从时间节点看,他们确实与众不同,而从人们对他们所寄予的期望看,他们更加与众不同。

    当前,世界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这一届高考生为代表的广大年轻人,需要更好地思考自己与世界的关系,需要更好地在变局中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以便在未来更好地为国家、为社会服务,同时也更好地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对于考生而言,高考已经结束,但人生的考试才刚刚开始。年轻一代,总是未来发展的最大希望。帮助他们走好成年后的第一步,是每一个学校、每一个家庭,也是整个社会的责任。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