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彦麟
作为中国妇女反封建束缚追求平等自由的一代先驱,秋瑾先后随父亲和丈夫一道去过中国的许多地方,故居颇多,但株洲故居槐庭是全国保存最完整、保留文物最多、原貌修复最好的秋瑾故居,也是秋瑾与丈夫唯一有产权的居所。
槐庭芝兰芳香,不但传承着革命先驱者的使命与担当,亦是激励新时代青年爱国明志、奋发图强的精神动力源泉。在爱国主义精神不可或缺的当下,槐庭秋瑾故居的红色文化传承无疑具有新的时代意义。
两代人的爱国情结
秋瑾1896年与双峰县荷叶神冲老铺子富绅子弟王廷钧成婚,1897年6月生下儿子王沅德,1901年生下女儿王灿芝,1904年东渡日本,1907年在浙江绍兴轩亭口从容就义。三十二载辉煌而短暂的生命中,槐庭8年占据其人生岁月近四分之一时光。槐庭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都留下了秋瑾及儿女的生活气息。正因此,尽管秋瑾故居在全国有多处,但女儿王灿芝撰写的《秋瑾革命传》一书中,仅对“槐庭”进行过详细描述。
王廷钧与秋瑾婚后在湘潭开设“义源当铺”。后王沅德子承父业在湘潭十八总义源当铺经商,曾任湘潭电灯公司董事长、湘潭膏盐矿董事长,在湘潭几家大的油盐号和鞋帽店、绸缎庄、当铺、电灯公司等多家商号都有股份,还开办了湘潭十六总“棉纱油盐号”。他开明善良,仗义疏财,捐资兴学,热心教育,1941年拨出槐庭开办新群中学。
王灿芝别号“小侠”,有其母秋瑾之风。她文武双全,豪爽慷慨,敢为人先。曾任校长主持上海竞雄女中,四处募捐办教育。从小羡慕侠客一流人物,曾拜名师学习太极、八卦拳和青萍剑,功力颇深。她在美国纽约大学航空专科学习飞机制造和航空学两年,1930年学成回国,是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被美国航空界誉为“东方女飞将”。
革命,自槐庭起步
秋瑾19岁随父母到湖南,当时湖南是晚清变法运动最活跃的地方,自小习武、颇具侠义之风的秋瑾在这里结交了诸多革命志士,也接受了进步思想的洗礼。
秋瑾婚后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槐庭,到婆家双峰时,与葛健豪、唐群英往来密切。三个人情同手足,亲如姐妹,常聚在一起,或饮酒作诗,或下棋谈心,或月下抚琴,后被誉为“潇湘三女杰”。这些新思想的碰撞,为秋瑾女权思想和革命情怀埋下了伏笔,对她后来义无反顾走上革命道路起到了推动作用。
“莫重男儿薄女儿,平台诗句赐蛾眉。吾侪得此添生色,始信英雄亦有雌。”这是秋瑾在槐庭写下的《题芝龛记》诗句,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也是在槐庭生活期间,秋瑾经常到农民家里走访,了解农民疾苦,并劝妇女放脚、读书,争取解放自我,可以说,男女平权的进步思想在秋瑾的言行中是一以贯之的。
红色传承之外的文化气息
除了浓郁的红色传承之外,株洲秋瑾故居还体现了湖湘文化与江南文化元素的相互交融。以其建筑为例,青砖青瓦、飞檐翘角的三重院落,集湘东民居与徽派建筑风格于一体,在当地是极具特色的建筑,可见作为富绅之家,又是曾国藩的亲戚,王家是有一定文化底蕴的,这也是随父亲游历多地见多识广的秋瑾能欣然接受这门婚事的初衷。
槐庭是秋瑾及子女两代具有爱国情怀的仁人志士之故居,这是槐庭红色教育+文化旅游的价值体现,值得深入挖掘。应当结合新时代株洲文化旅游发展与槐庭秋瑾故居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升级版打造,加强配套设施的建设。同时运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表现形式,结合文学艺术等多种表达方式,提升槐庭秋瑾故居红色教育+文化旅游的现实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