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孙晓静 侯德怀
通讯员/刘艺琴 李璐 易文娟 柳芳 张志伟
【语文】 紧扣时代脉搏 彰显文化自信
石解(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南方中学高三语文组长)
今年高考语文全国1卷,既有往年高考命题的延续性,又有让人耳目一新的创新性。
一、选材关注传统文化,彰显立德树人导向
试卷注重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引导当代青年建立民族文化自信,厚植家国情怀、增长知识见识,彰显立德树人的导向。
论述类文本阅读材料《“孝”作为家庭伦理的意义》、文言文阅读材料《宋史·苏轼传》、语言文字运用中的“篆刻”艺术等,都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魅力。
二、考查内容回归课本,引领高中语文教学
整套试卷充分发挥了高考对引导高中语文教学的风向标作用。文学类文本阅读材料是海明威的《越野滑雪》,文言文阅读材料是《宋史·苏轼传》,海明威与苏轼都是高中语文教材中多次出现的人物。第8题考查海明威的“冰山理论”,这就提醒我们在平时语文教学中,不仅要关注文本,更要注重对文本的拓展,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文学创作理论。
三、提升学生阅读品位,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试卷命题或紧扣时代脉搏,如实用类文本阅读中的“新基建”等,或选取名家之作、叙写名士风流,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的海明威作品,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苏轼,这些都为提升中学生阅读品位指明方向。
语言文字运用的选择题第17题、18题和主观题第20题、21题,延续了2019年高考全国1卷的命题方向,继续考查学生成语、病句修改、补写和语段压缩。在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同时,也考查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作文】 在对历史的审视中烛照幽微,洞察现实
谭勇平(市高中语文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南方中学语文教师)
近年高考作文都具有“关注时代,崇尚思辨,指向明确,任务驱动”的特点。今年全国I卷高考作文同样如此。
乍一看题目,会感觉很厚重的历史气息。但深入研读材料仔细提取关键词,系统整理材料中人物的精神品质,就会发现,它是在对历史的审视中展现思辨力度,烛照幽微,洞察现实。从“立德树人”“服务选材”“引导教学”几个方面看,今年的高考作文试题都属上佳水准。
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人在群雄争霸之际,君臣同心,纵横捭阖,创下春秋霸业之首的丰功伟绩。齐桓公志向高远、善于纳谏,唯才是用、知人善任。管仲治国奇才、顺时识势,为国尽忠、功勋卓著。鲍叔慧眼识才、公而忘私,谦逊大度、甘为人梯。当今时代,无论是个人修身、企业壮大、国家强盛,都离不开杰出的领袖,出类拔萃的管理者,忠勤报国的楷模。材料引导考生涵咏历史伟人风范,激发当下深沉思考。
从内容方向界定:试题明确考查的是对齐桓公、管仲、鲍叔三个人物的评价,并有“哪个感受最深”的明示。这意味着不能“三潭印月”,平均点缀,也不能厚此薄彼,“抑曹扬刘”,带个人偏爱。“感受最深”意味对三人精神品质都有感悟,对其他两人的感受是为了衬托考生要论述人物精神品质的鲜明特色。
文体要求是发言稿,因此考生要注意口语化特点,不能如演讲稿一样气势磅礴、庄重宏大,也不能如驳论文一样针锋相对、剑拔弩张,更不能半文不白掉书袋。
【数学】 稳中有新 知能并重
黄昆耀(湖南省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市数学学科基地主持人、九方中学数学教师)
今年数学高考试题整体结构、难度设计科学合理,很好把握了稳定与创新、稳定与改革的关系。
试卷体现了新课程的思想、理念和“知能并重、深化能力立意”的命题主旨,也体现了高考改革的新要求和新趋向。试题突出对关键能力的考查,从基础知识入手,梯度明显,层次性较强。
“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多数试题看上去常规,让考生考试时没有畏惧感,但解决问题中又设立了“坎”。二是文科与理科共用了部分试题或是问题情境相似的试题。
试卷突出对数学核心素养、学科关键能力的考查,例如数学理科试卷第3题、第10题、第16题、第18题考查立体几何相关基础知识,渗透了直观想象、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素养,同时考查了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与数学运算能力;例如文、理科第21题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推理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推理论证能力、分类与整合的能力以及数学语言表达能力。
在数学文化与美育方面,设计了文科、理科第3题,体现了《新课标》的要求:数学文化是贯穿整个高中数学课程的重要内容,数学课程应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人类文明发展中的作用,逐步形成正确的数学观。
“新”也是一大特色。第一是新题型,例如理科第16题、第18题与文科第19题,都与以往不同。第二是新趋势,由解题向解决问题转化,重视德智体美劳的综合考查。多个题目紧密联系社会实际,通过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与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考查学生的数学抽象、数学建模、数据分析等学科素养,以及如何应用数学知识、学科思想、数学方法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英语】 强调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高建军(湖南省英语特级教师、市八中英语教研组长)
今年全国高考英语I卷内容围绕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人与自我几个主题板块命题,在考查内容方面着重强调了科目的核心价值,即中国情怀和国际视野。
全卷重视对听力理解、阅读理解和书面表达等英语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考查,也是对学生在语音、词汇、语法、语篇、语用知识以及文化知识等必备基础知识的全面检测。
听力理解的语速基本遵从近年来的标准语速,要求考生既要能听懂基本内容,又要能进行基本的推理判断,难度略高于去年听力材料。
阅读理解,要求考生能读懂文章内容,理解作者的观点态度,掌握文章主旨,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理判断,根据上下文能猜测词义。四篇文章以及阅读七选五话题涉及了交通、读书、运动、科技等多个方面。
完形填空是对考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考查,要求考生要读懂情节与情感,站在作者思维角度去理解更深层次的文本意义。本题内容是一篇以家庭教育为主题,关于父母对孩子的关爱的文章,考生只要置身其中,就不难找到规律。
语法填空内容是中国嫦娥四号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实现软着陆的情况介绍。本题要求考生对句子结构与篇章逻辑有较深的理解。
今年的英语作文改变了多年来应用文(信件)的写作方式,要求写一篇描述身边值得尊敬和爱戴的人物的文章。考生对于这类文章并不陌生,考查目的很明确:弘扬中华传统美德,传递正能量,这也是英语考试中核心价值的体现。
【政治】 关注时代热点 考查学科素养
李佳(中学一级教师、九方中学政治教研组组长)
今年文综高考政治试题,以“稳”为主,题型与结构、呈现形式,基本上延续了近些年的特点,注重关注时代热点,考查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
第一,坚持价值引领,聚焦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体现时代特点。围绕社会重大主题,创设贴近生活的情境,引导考生关注时代、关注社会、培养社会责任感,坚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立德树人时代性。同时通过考查价值观相关知识,引领考生认识到正确价值观对人生的积极影响。
第二,关注传统文化传承,坚定文化自信,强化文化育人功能。重视对传统文化相关知识的考查,引领感悟传统文化的现代价值,坚定文化自信。第18题,让考生感悟“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中的“本”和“道”的含义,体会传统文化的现代寓意,彰显了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第40题则引领考生认识到传承传统文化的价值,树立健康意识、传承意识,坚定文化自信。
第三,立足主干知识,突出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考查。
试题从考生熟悉的主干知识入手,结合社会热点,侧重考查在真实情境中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了政治核心素养的考查。突出信息整理、论证与阐释、辩证思维等关键能力的考查。比如,第38题不但考查解读文字信息的能力,而且考查解读图表信息的能力,还需对试题提供的信息进行整合、提炼和归纳,这就考验学生的综合能力。
【历史】 关注现实议题 厚植家国情怀
段彩云(湖南省优秀教师、市高中历史学科带头人、九方中学历史教研组长)
今年高考历史试题彰显历史学科在育人方面的独特价值,体现科学合理的教育评价导向,重点考查核心价值、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学科素养,引领我们学习和探究历史应具有价值关怀,要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议题。
首先,试题体现了浓厚的时代特征,既考查学科核心素养,又注重筑牢考生精神底座。其中,15个考点有7个考经济,12道选择题有6道关于经济文明,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强调学以致用,把历史与现实相结合,感悟人生价值,强化使命担当。还有部分题型,引导考生进行理性思考、坚定信念,树立敢于担当、不懈奋斗的勇气和“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其次,试题倡导五育并举,对标“德智体美劳”,将审美能力与修养纳入考查范围。如选取美术史等领域的素材,强调考查的适切性和学科间的综合渗透,引导考生实现人文和审美素养的提升。25题以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代表作《步辇图》创设情境,引导考生挖掘中国传统绘画作品的艺术风格和特点,以及其中蕴含的史料价值。
第三,深化改革,点睛“一核四层四翼”,聚焦关键能力考查。对阅读理解和信息加工能力的考查方面,该科注重依靠不同类别的史料和多元化的素材呈现形式,考查学生对信息进行读取、筛选、分类、归纳、提炼、阐释的能力。借助任务驱动、增强探究与开放性等手段,加强对历史辩证思维能力的考查。
【地理】 自然地理考查比重大幅提升
江治英(中学高级教师、市中学地理学科带头人、市十三中地理教师)
今年地理试题总体来说,仍然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学科素养为导向,通过精选具有时代精神、地域特色素材,精心设问,突出考查学生地理学科关键能力和地理思维品质。细品今年的高考题,我们会发现以下特点:
选材关注生活,凸显时代特色。例如第1-3题,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成果为背景,考查黄土高原不同土地综合整治模式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美丽乡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生活、关注时代热点,从地理角度探索其内在本质。
立足学科特点,考查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今年自然地理考查比重大幅提升,学科特点突出,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系统的地理知识。比如第37题,就某地不同期玄武岩特征,要求学生按照地理逻辑关系将侵蚀程度差异与形成“先后次序”结合起来,分析不同地形单元的形成时间。这就要求学生掌握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基本方法,能快速、准确地从试题材料中提取关键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探讨、准确阐述地理过程。第36题,选择西欧葡萄顺坡垄种植为情境,分析这一农业生产现象与区域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需要学生具有综合思维,准确认知区域特征,突出人地协调发展的理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比如第43题,要求学生分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制作技艺作为旅游资源所具有的经济价值和文化价值,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主动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
【物理】 取材生活实际 回归物理本原
王佳(醴陵二中物理教研组长,高三理综组组长)
今年物理考试强调学科的基础性,注重对核心概念和规律的考查,重点考查实验探究、科学思维、科学态度等物理核心素养,升华了物理教学的本质。命题情境取材于生活实际及现代科技,如安全气囊、荡秋千、飞机起飞滑行等,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试题紧扣教材、突出双基、立于常规。
试题着重考查学生的物理核心素养,聚焦高中物理学科主干内容和要求,突出考查了高中物理的力学和电学核心知识,通过实际应用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方法掌握。例如前三个选择题的物理过程都很简单明了,在熟悉的物理情景和过程中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原理和规律的理解应用。部分题型着重考查学生从图像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的能力。两个实验题,均设有几个小问,均为教学中非常典型的物理模型,基础扎实的学生能够很顺利完成作答。
同时,试题加强物理与生产劳动的结合,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劳动中的物理现象,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生产劳动中的问题。如第33(2)题以甲、乙两个储气罐中气体调配问题为背景,要求学生分析相应的气体变化过程,建立物理模型并应用气体定律解决问题。压轴题计算量较往年要小,但后两问要迅速找到正确的切入点还是需要考生有活跃的思维。
总体来说,今年物理试题层次分明,有主要考一个考点的简单题目,也有考查多个考点的复杂题目,不少题目都搭建了台阶,让学生相对容易入手,对不同层次的考生有较好的区分度。
【生物】 突出核心素养 强化实验探究
杨珑(市生物学科带头人、市八中副校长)
王艳(中学高级教师、市十三中生物教师)
今年高考理综生物试题整体围绕“一核四层四翼”的新高考评价体系,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和能力立意的命题原则,通过设计真实的问题情境,注重对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能力考查。
一、突出主干知识,体现基础性
生物学中有许多知识,通过一定的关联形成有序的知识结构。因此知识是分层的,而概念是构成知识的基本结构。选择题依次考查病毒、细胞呼吸作用、激素调节、遗传基本规律、生态学等主干知识,非选择题第29题考查生物膜知识,第32题考查生物变异知识,着重检测学生对生物学基本概念、原理的理解和掌握,没有让多数考生挠头的偏、难、怪题。
二、突出核心素养,体现综合性
试题体现了中学生物核心素养中提出的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如选择题第1题主要体现了社会责任的核心素养(如何利用生物学知识在抗疫的过程中做到科学防疫)。非选择题第29题主要体现的是结构和功能观(真核细胞的一些膜结构与其功能之间的关系)。第30题主要体现的是科学思维(比如施肥时浇水的原因,选择间种农作物的理由)。第31题主要体现了科学探究的核心素养(通过实验探究某药物W对血糖平衡与调节中的影响)。
三、突出实验特色,体现创新性
生物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今年生物试题很多都跟实验直接相关,强化对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测试。比如选择题第3、第4题,非选择题31题、选修第37题等,都是从实验操作及其机理、实验材料、实验结果分析及实验研究意义等维度,考查学生的实验与探究能力。
四、突出生产生活实际,体现应用性
试题弱化了计算,强化了与农业生产等现实生活的联系,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抗击新冠病毒的生活习惯问题,农作物栽培过程中施肥、浇水问题等,考查学生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生物学科在劳动教育中的独特育人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