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沈全华
株洲日报讯 不管是艳阳高照,还是刮风下雨,近一个月以来,每天早上7时30分至上午8时30分,在天元区黄河路、天台路等多个主次干道,都有一批“蓝精灵”在做文明劝导。他们,就是参加一路有“礼”志愿服务的文化志愿者,被誉为街头一道流动的文明风景线。
这只是我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为载体、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一个缩影。去年以来,我市推行“十百千万”工程,即利用3年左右时间建设10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100个乡镇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建成村级1000余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年举办10000场以上实践活动。目前,全市已建成文明实践中心8个、文明实践所92个、文明实践站1070个,开展志愿服务活动1万多场。
现有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纷纷拿出自己的绝活,助推新思想在城乡各个角落落地生根。天元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出“终身积分、星级评定、礼遇褒奖”的工作思路,自主开发“新区志愿APP”,打造“掌上志愿者之家”,已注册志愿服务队伍270余支,注册志愿者9000余人,发布活动3100多个,志愿服务时长超过20万小时。
攸县作为全省第一批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示范县,在中央要求三级设置的基础上增加一级,即利用农村屋场的“门前三小”工程(小讲堂、小书屋、小广场)设点,构建“实践中心—实践所—实践站—实践点”四级架构,先后建成1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297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2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该县率先在全国自主研发“攸悠我行”文明实践APP管理系统,先后组建“1+30+N”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已有效吸纳各类社会团体志愿服务队430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