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云阳山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云阳山乃湘东名山。她偎依在犀城以西二点五公里处的洣水河畔,绵延于河谷平原和丘陵山冈之中,峰峦起伏,郁郁苍苍,云蒸雾绕,如同人间仙境一般;同时她拥有南岳宫、白云仙、老君庙和观音庵等寺观庙宇,是湘东重要的宗教场所,素有“古南岳”和“亚衡山”之美誉。其秀奇险幽之情状,在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先生的“游云阳山”一文中可见一斑。

    我们八点半从家里出发,乘车直奔云阳山,没用十分钟就到了山脚下。一下车,抬头一瞧,“云阳国家森林公园”八个镏金大字赫然入目,在灿烂的阳光下熠熠生辉,仿佛在奉献出所有的热情,欢迎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我们泊了车,就开始登山。

    上山的路为水泥公路,依山势而建,峰回路转,蜿蜒曲折,盘旋而上,有的路段仰头可望见上面的游客近在咫尺,然而想赶上去却颇费一番功夫。许多地段一边是深不可测的深谷,另一边却是高耸的山崖和突兀的岩石。

    两个小家伙初次爬山,显得异常兴奋,精神抖擞,在各色美味零食的刺激之下,你追我赶,嬉笑着向山顶一步步迈进,抛下欢歌笑语在山谷中回荡。因为是假日,游客比以往多,不乏像小侄子那样的五六岁大的孩子。尽管累得满头大汗气喘吁吁,晒得满脸通红,依然奋力前行,或许他们内心中正互相较着劲呢。我一边走,一边给孩子们摆起“龙门阵”,给他们讲云阳山的传说,时间一点点地过去了,我们洒下了数不清的汗水,一步一步地向着目标接近。我正侧头搜寻路旁的野花,忽听到儿子的声音:“老爸,到了!”儿子眼尖,从大老远就看见了刻有“古南岳”三个遒劲大字的牌坊,牌坊横跨公路,如黄山的迎客松一般,仿佛在招呼着广大游客。小侄子的情绪也陡地升起来了,领头快步赶了过去。

    继续前行不远,就到了南岳宫,也就是南岳圣帝的行宫,不过当天的南岳宫有点儿冷清。如果你是香客,需要等到农历六七月间传说南岳圣帝来云阳山避暑的时候,届时攸县、茶陵、安仁和炎陵,乃至南岳所在地的衡山、江西的永新和莲花等地的香客便怀着虔诚的心赶上云阳山朝拜,那才叫热闹呢!

    看看已经是中午了,我们便在南岳宫附近寻了个地方稍作休息,补充一下能量。之后我们游览了近处的“止水一泓,澄碧迥异”的五雷池、“大石飞累,驾空透隙”的观音岩以及鬼斧神工、远非人力之所及的“张良试剑”。

    “张良试剑”四个大字镌刻于上,每字一尺见方,我还特意用数码相机将其拍摄下来。

    从南岳宫处上最高峰——紫薇峰的路,不再是公路,而是数百级陡峭的台阶,其艰苦可想而知。妻子和小侄子不想爬了,约好在原地等候。我和儿子这个“小男子汉”继续前进,跟随着登顶峰的人流,一步一步向上捱去,渴了喝口水,累了在路边的树下靠一靠,坐一坐……终于,令人神往的顶峰在望,我们不由加快了脚步,希望尽快投入她的怀抱。当我们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当山顶的微风轻拂着热气腾腾的脸庞时,顶峰实实在在就在我们的脚下,如同足球场上的临门一脚,那份惬意、那份痛快就甭提了。

    山顶建了一座“祈丰台”,祈丰台是座覆盖着琉璃瓦的仿古建筑,高高翘起的檐角仿佛在向游人们诉说着云阳山的风韵,基座四周刻着介绍炎帝神农氏的功德的文字。我们怀着景仰的心情绕着基座拜读了一番,然后登上二楼,放眼四顾,顿觉心旷神怡,诗圣杜甫的名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撞胸而来,但见:东面,阡陌相连,发源于炎陵县的洣水北行200里入茶陵县境,吞文江,汇西乡诸水,环绕着县城,艳阳之下,洣水犹如一条金带,由南而东而北,逶迤十余里,那是茶陵人为之骄傲的葫芦形的美景——“金线吊葫芦”;南面,大大小小的山峰拱卫着紫薇峰,那远处的山峰如一个个轻着薄纱的少女,在云雾中 若隐若现,峰峰牵苍拥翠,层峦叠嶂,势若潮涌。这就是位列于“茶陵八景”之首的——紫薇叠翠……

    如此人间美景,难怪南岳圣帝不舍,难怪“徐霞客们”不辞辛劳争相一睹她的芳容,也难怪“李东阳们”竞相用如花妙笔精美辞章来讴歌她……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