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一线普通劳动者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见习记者 周兴海

    【核心阅读】

    端午佳节将至,大街小巷洋溢着浓浓的节日气氛。但有些人仍坚守在一线岗位上,用平凡的身躯扛起城市的繁华,散发自己的光和热。有时,刚下班他们刚与家人坐在桌子前,准备吃一顿晚饭,一个电话,就必须又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城市与人民服务。

    千千万万普通的劳动者,用劳作回馈生活,以汗水创造美好。他们一直坚守在一线,默默无闻地坚守着自己的岗位。本期社会周刊,我们走近他们,欣赏他们美丽的身影,欣赏他们独特的价值。

    A

    环卫工人罗佩芬:为城市带来清洁与温情

    今年除夕,全国各地打响了抗击新冠疫情的阻击战,环卫工人罗佩芬接到任务,对株洲西站的公共区域进行消毒作业。当时,消毒液紧缺,公司备货不足,她带着几名环卫工人,跑了数十家药店,最终凑齐了40余瓶消毒液,完成了消毒任务,保障了株洲西站的公共卫生安全。

    当大多数人还沉睡在梦乡时,44岁的罗佩芬和白班的同事们就开始上工了,他们需要负责天元区大部分路面的清洁任务。除了吃午饭,罗佩芬几乎不在工作时间里放下手中的扫帚,13年的环卫工作,使得罗佩芬得了“看到垃圾就想捡”的“职业病”,这也让她落下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疾病。

    凭着吃得苦、不怕累的精神,她所在班组曾多次被区城管局环卫处评为先进班组,罗佩芬也被评为先进个人。

    对一座城市而言,环卫工人不仅是“清道夫”,更是必不可少的“城市医生”。“车祸后散落在道路上的残骸、雨后人行道上的泥泞,都由我们进行善后。”罗佩芬说。

    6月16日晚上7点半,石峰大桥上,十余个雪糕筒立在车道上,隔出了一片区域,罗佩芬正站在里面攥着高压水枪,喷射清洁剂乳化路面上的油污。一个小时前,一辆机动车油箱损坏,在路面上留下了长达一公里的油污带。

    “那时正是环卫工人白晚班交接的间隙,同事们可能无法准时达到现场。”想着路面上随时可能因油污发生交通事故,接到任务的罗佩芬立刻放下碗筷,穿上反光马甲,前往石峰大桥处理现场。正如她所担心的那样,有辆摩托车直接侧翻在她面前,“我心里想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赶紧让道路恢复秩序。”一个多小时后,罗佩芬的同事们赶来支援,却发现她一个人清理掉了所有的油污。

    做一行,爱一行,是罗佩芬的信条,但她做的却远比一个环卫工人做得多。“工作的时候,我也会帮路人找回丢失的物品。”在长江北路周边工作的十年里,罗佩芬几乎每个星期都能捡到钱包。她虽然记不清为多少位失主找回了失物,但有一点她非常肯定:“从未将拾来的物品占为己有或接受失主的酬金。”

    早出晚归,走遍大街小巷,罗佩芬和同事们用辛勤的汗水扮靓了城市的“颜值”,“要干好自己本职工作,再为市民分忧,这是城市服务者的使命与初衷。”

    B

    保安员李强:做伫立在金融防线的忠诚卫士

    6月18日早上6点,国投保安武装押运分公司副经理李强,就已经等在枪械室门口。他与陆续赶来的保安员们攀谈了起来,气氛轻松而又愉快,他们将同往常一样,为株洲的数个银行网点送款。

    待早上出任务的保安员们到齐后,李强才打开枪械室的大门,为每一个保安员分发装备。他一改几分钟前聊天时的愉悦,变得认真而又严肃,仔细核实好了目的地地址、行车路线和装备数量与种类后,他的眉头才渐渐舒展。穿工作服、领枪、验枪、检查押运车……保安员们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快速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李强需要负责公司14台守押车辆、100余名守押队员、全市各乡镇100余个营业网点和上门服务点的工作任务,点多线长,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保证押运工作零差错。“严格的队伍管理,是保证押运过程中安全的第一要义。”李强认为,无论是押运前的装备分配,还是运输过程中,严字当头、精耕细作,才能保障押运工作“驶得万年船”。为保障押运工作的安全性,每天早上,他都会通过聊天的方式,观察保安员们的精神状态,一旦发现精神不振、情绪低落等情况,他会立马叫停该保安员的工作。

    “保安员就是要守好国家和人民的金融安全。”于李强而言,保卫市民的财产安全也是身为保安员的职责之一。

    2015年年初,李强所在的运钞车,在新华东路某银行的自动取款机进行加钞作业,他观察到取款机前一位女士在办理业务时面露难色。询问得知,这位女士正在给朋友转账,可是输了两次密码依然提示密码错误,而她自己确定输入的密码无误。李强上前仔细观察发现,取款机旁有一张贴纸,而且银行卡插入口与平常的插入口略有不同。他立刻劝说她停止办理业务,并迅速联系了该银行的保卫科。

    经银行工作人员鉴定,此贴纸和装置是犯罪嫌疑人设置的远程银行卡芯片复制工具。李强的一双“火眼金睛”,为这名女士避免了十余万元的经济损失。

    记者看到,早上7点,李强和保安员们站在押运车旁,穿着五六斤重的防弹衣,戴着六七斤重的头盔,准备出发前往当天的第一个任务点。一天下来,他们通常都是汗流浃背,但他们的腰杆却一直挺得笔直。“在我们心中,能为城市的金融安全保驾护航,无论条件有多么艰苦,我们都在所不辞。”李强坚定地对记者说。

    C

    销售员江剑锋:用“顾客思维”破冰外销难题

    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贸易物流受阻、国外订单需求量锐减,如何解决货物外销难题,成了众多外销人员的“心病”。

    我市硬质合金进出口有限责任公司的90后销售员江剑锋,也遇到了这个难题。今年春节刚过,他发现以往购买硬质合金球齿等传统产品的客户,都因国际疫情的影响迟迟没有开工,没有产品需求,此时,公司里签下的订单寥寥无几,经营压力不言而喻。在公司的号召下,江剑锋决定,带领团队成员寻找外销的新机遇。

    “我们转变了思路,在国外的互联网平台挖掘潜在客户。”为开拓新业务,江剑锋克服时差,经常半夜与客户沟通联系业务,和客户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关系。经过数个星期的努力,江剑锋的团队成功与国外某企业签下订单,缓解了公司的经营压力。

    从一名实习生,成长为公司的销售“大佬”,江剑锋靠的是勤奋地学习与缜密的“顾客思维”。

    2013年初进工厂时,江剑锋所面临的首个难题便是缺乏对产品的了解。与顾客沟通,语言专业毕业的他毫无障碍,但当顾客问到产品的功能、磨损等专业问题时,他却支支吾吾答不上来。

    “那时候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学好合金的专业知识。”江剑锋没有退缩,他开始刻苦学习硬质合金专业知识,到工厂里向师傅请教问题,再把自己关在办公室里钻研书籍,一耗就是一整天。江剑锋的努力没有白费,在那一年的年度合金专业考试中取得了第四名的好成绩。

    2018年,江剑锋进入合金四部做销售工作,防滑钉和铲雪片是他负责的主要业务,但这两样产品都遇到了销售瓶颈。“实际上,这两种产品仍有巨大市场。”江剑锋说,经过大量的调查,并实地考察生产车间,走访客户沟通后,他发现市场仍有巨大需求且会逐年上升。

    “两种产品都是提前做好,存在仓库里,按订单发量,再补库。”为了让产品打开销路,江剑锋从顾客的角度出发,努力克服“有需求”却“卖不出”的困局。他仔细统计了过去几年产品不同型号之间销售数量,与工厂技术人员沟通,优先生产销量较高的型号,并有策略性地向客户提供样品,逐步让两种产品的销量实现了新的增长,并于2019年创造了近年来的售量新高。

    “销售人员一定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工作劲头,才能打好‘背水’一战。”江剑锋说,随着疫情的阴霾逐渐消散,政府相关部门与公司出台的价格优惠、运费补贴等相关政策的出台,他和团队有了再创佳绩的信心。

    D

    公交车司机贺友谊:公交车上的“暖心哥”

    “贺班长,遇到不戴口罩却不肯下车的乘客,我们该怎么处理啊?”公交车驾驶员王师傅在微信上问。

    “凡事多说一个‘请’字,相信乘客们会理解的。”王师傅嘴里的贺班长名叫贺友谊,是我市T70路公交车驾驶员兼班组长,拥有十余年的公交车驾驶经验。今年年初,他被检查出患有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不舍地离开驾驶员岗位,开始从事公交车驾驶员的培训工作。今年3月起,他陆续为我市公交公司培训了20余名驾驶员。

    驾驶公交车如何紧急避险?怎样预防车内伤人?贺友谊编写了一系列的学习课件为学员们解答。在贺友谊的驾驶员理论培训课上,他对年轻的学员们倾囊相授,总结了数十期“学友谊开公交”小栏目,将实用的公交车驾驶经验分享给所有的公交车驾驶员。

    凡事多说一个“请”字,是贺友谊挂在嘴边时常提醒新学员的一句话。他格外注重培训公交车驾驶员的服务态度,“车厢是一个城市的窗口,它反映着株洲的城市文明和社会风貌。”

    贺友谊在驾驶T61路公交车时,经常发现有乘客在市中心医院站上错车,把T61路当做了T16路。从那时起,他便养成了一种习惯,只要是在市中心医院有上来乘客,他就会提醒此趟车是T61路。有人不理解:“线路牌上明明写得很清楚,何必还口头提醒?”他笑着说:“我们是做服务的,提醒也是我们的义务,错投一块钱是小事,耽误了乘客的行程和心情就是大事了。”

    在小小的车厢里,贺友谊用真诚对待每一位乘客,用微笑与关怀拉近与乘客的距离。

    每当遇到外地乘客时,贺友谊总会换位思考,耐心地解答乘客的提问,及时提醒他们下车。当有老人、孕妇、小孩以及行动不便的乘客上车时,他总是请其他乘客为他们让座,并提醒他们坐稳扶好后方才起步开车。有几位常乘坐T70的乘客与他成了朋友,他也成了沿线常客眼里的“暖心哥”。

    如今,贺友谊接受了保守治疗。仍不愿离开公交服务岗位的他,为培育出优秀的公交驾驶员默默地奉献着:“我希望自己可以再度坐上公交驾驶位,为服务市民发光发热。”

    E

    护理员向芬:用心呵护每一位长者

    “我又买了零食来,等向院长来了大家聊天的时候一起吃。”

    “向院长,我妈妈身下的压疮好多了,我们做子女的太感谢您了。”

    ……

    一句句关怀,一句句感谢,在老人与家属们轻松而又愉悦的聊天声中,时常能听到。大家口中的向院长名叫向芬,是牛形山长者照护之家、新塘社区日间照料中心的院长,一个时时刻刻为老人着想,被老人和家属信赖的老年护理员。

    “有人认为护工是端屎接尿的工作,地位低,但我不这么认为。”在向芬的眼里,做一名老年护理员是光荣的,照顾好老人是为部分家庭解难分忧,需要奉献精神和爱老情怀,要做到处处为老人着想。

    自从进入养老行业,早出晚归已经成了向芬的工作常态。每天,她要熟悉掌握护理区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吃得好不好、有没有特殊的生活习惯,她都了如指掌。“只有这样频繁地与老人交流,才能发现老人细微的变化。”向芬说,有几次,老人突发疾病都是她这样发现,并及时送到医院救治的。

    张淑梅老人留给向芬的印象最深。她刚入院时,身上有多处压疮,整个人瘦得只有六十多斤,严重营养不良。“对张淑梅这种身体状况的老人,要打起十二分精神照顾,想办法让她多吃东西,勤翻身、多擦洗,压疮部位换药要按时。”经过三个月的精心照料,张淑梅老人的压疮逐渐好转,体重也恢复到了八十多斤。

    作为养老机构的管理者,向芬要让老人住得安心、舒心。她把养老院的生活经营得活力十足,定期举办传统节日茶话会、老人生日会,开展老人兴趣活动小组,通过各种益智小游戏、动手比赛等,让老人们的生活过得开心而充实。在她的努力下,牛形山长者照护之家变成了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临近端午,向芬答应了几位老人,与他们共度佳节,尽管要割舍与家人团聚的时间,但向芬把老人当做自己的家人一般照顾 ,“这份工作让我在琐碎中收获欣慰,在辛劳中收获了人生的价值。”

    记者手记

    我们 都需要平凡

    一座城市的繁荣,离不开各行各业一线普通劳动者的无私奉献,他们总在我们需要的时候,不辞辛劳,为我们提供便捷与帮助。

    普通一线劳动者值得我们学习与尊重。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尊重他们的职业岗位,尊重他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精神,给他们一个善意的微笑、一个点赞的大拇指,或一声温暖的“辛苦了”,让文明与温情闪耀大美株洲。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