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唐奕欣
株洲日报讯 随着雨量逐渐增多,气温回升,野生蘑菇进入生长旺盛期。这些蘑菇,虽然味道鲜美,但其中不少“暗藏杀机”。近日,家住芦淞区的苏奶奶和老伴就因为误食毒蘑菇差点丢了命。
“此次教训惨重,我以后可不敢贪鲜了。”6月21日,在市二医院肾内科,从鬼门关外转了一圈的苏奶奶仍心有余悸。
苏奶奶今年68岁,家住芦淞区。6月9日,她和老伴上山采蘑菇,回家后,老两口做了蘑菇煮鸡蛋吃。当晚,夫妻俩均出现了上吐下泻的症状。
由于病情严重,老伴当晚被送到了市三三一医院救治。症状较轻的苏奶奶并未第一时间就医,而是在家休养。
不料,3天后,苏奶奶感觉腹痛明显,送到医院一查才发现,她的谷丙转氨酶指标急剧飙升,出现了明显的肝肾功能损伤。随后,她被送入市二医院ICU抢救。
经过洗胃、血液净化等治疗,苏奶奶的症状逐步得到了缓解。
“不少患者在中毒后数小时至2天内症状明显缓解,这其实是临床上的‘假愈期’,不能麻痹大意。”市二医院肾内科主任臧翠平提醒市民,若不慎误食毒蘑菇,要尽快催吐,尽早就近就医,同时保留好剩余蘑菇样品,由专家进行毒物检测,从而实现对症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