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乡原坛酒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丁才安

    攸县东部位于罗霄山脉之尾,山清水秀,风光绮丽,似人间仙境。攸水源头之一的酒埠江,恰如一条从天而降的彩虹飘落至此,酒埠江旅游风景区涵盖了柏市、兰村、黄丰桥、漕泊、弯山、酒埠江六个乡镇约800平方公里的广袤山区。该区域以“酒仙湖”为中心向外扩展,形成了一镇五片区的特色旅游区的崭新格局。

    酒仙湖能闻名于世,得益于一个民间古老的传说,其中以“八仙过海”中吕洞宾丢失酒葫芦在漕泊殷家坊,使攸水变化为琼液,流入酒埠江,使酒埠江水成为酒香四溢,酒味醇厚的美酒。民间曾有顺口溜云:“吕洞宾云游到南疆,酒葫芦丢落在殷家坊,仙酒顷刻渗入河,禹王取名酒埠江”。后来人们又将一处积水面广的湖泊叫“酒仙湖”。

    但是,酒埠江为什么闻不到一点酒味呢?无独有偶,解放前,这里的民间流传一首民谣曰:“酒埠江水全是酒,天下奇观无处有,黎民百姓广受益,肩挑船运任人取。贪官污吏强霸占,与民争利占己有。吕仙见状施法术,从此酒江再无酒。为解民困施一计,杜康酒师伸援手,教化村民酿酒术,从此村民会酿酒”。

    传说终究是传说,酒仙湖能闻名遐迩的原因,除山美水美风光美之外,自然是它的特色技艺酿造出来的原坛酒和米酒(也称烧酒)了。先说原坛酒的酿造。东乡原坛酒的原料是当地盛产的糯米,使用的水是优质山泉水。这种酒的酿造,工艺上十分考究。首先是米的选用,必须是糯米或带糯性较强的优质米。它是采用土制砻加工的糙米,米皮粗厚的米是酿制原坛酒的主要原料。其次是酒药的质量,必须符合要求。同时,在酿造过程中要把好“煮”、“蒸”、“拌”三道关。即煮饭要掌握好“水量”和“火候”,将米入锅煮成米饭时,要软硬适度,“火候”恰到好处,千万不可将米烧焦了。蒸饭采用木甑,掌握灶内火势,必须熟透,切忌“夹生饭”和“浆糊饭”。

    拌料要待米饭出甑后用盘箕展开吹凉,然后按比例拌入酒药。酒药在拌药前事先用温开水溶化,洒入饭团里面,拌药时必须拌和均匀,使每粒米饭都沾上酒药的药液。完成以上工序后,将拌好了酒药的饭团装入特制的容器内,保温发酵。发酵时间依气温高低而定,一般是一个星期左右。完成发酵期后,自然形成酒糟和酒糊时,再倒入瓦缸内,然后按1:1的比例兑水(水烧开冷却后方可使用),一般是1斤米兑1斤水。兑好后按不同要求制成带酒精或不带酒精的水酒。一般原坛酒将酒糟滤出挤干,形成水酒状,装入酒坛备用。

    再说米酒,米酒是东乡人的家常必备之酒,不但用于自酿自饮,而且是招待宾客的佳酿。米酒又称烧酒,它的酒精度约在20—30度之间,其酿制过程与原坛酒有同有异。首先,在选料上是用不含糯性的粘稻米、碾米、浸米、蒸熟、拌曲、发酵等操作过程与酿原坛酒相似,但蒸酒却有讲究,待蒸熟的米饭拌曲发酵后,首先必须要备置一套专用工具,如:锅、盆、缸、瓢以及无底木甑之类,不被盐分和油渍沾染的用具,其次按如下方法酿造:将发酵好的酒料放入灶台上的铁锅内,然后将甑的腰部开一圆口,无底盖的直径约40厘米,高约60-70厘米的蒸酒甑置于锅上,甑周围用旧毛巾密封好,再在木甑顶上放置一口锅底光洁如新的铁锅,锅内盛满凉水后,将木柴放入灶内生火,让灶台上的锅受热,使酒料受热蒸发成气体,上升至甑上部,使之形成蒸汽,遇冷后,沿锅底滴入住梘内(此时竹梘已插入甑腰的圆口中)流入酒缸内。

    至此,酿造米酒的全过程才算完成。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