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张洁
通讯员/何俊明
6月16日早上7时许,在醴陵市国瓷街道姜湾社区陈家坪组一栋普通房子里,66岁的徐建平像往常一样,给先天性智障、生活不能自理的夫兄张先云穿衣服、洗脸,然后招呼他坐在桌子旁,给他端上可口的早饭。这“简单”的事情,她默默坚持了45年。
沧桑的脸庞,粗糙的双手,是艰苦生活在徐建平身上印下的痕迹。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用一颗善良的心,诠释着“孝老爱亲”的真谛。今年6月,她被评为醴陵市第五届道德模范。
“我嫁的是人,而不是家庭条件”
1974年,20出头的徐建平经人介绍与家在姜湾社区的张新明结婚。张新明家庭困难,兄弟姐妹4人,最大的兄长张先云是婆婆带的养子,与其他兄弟姐妹无血缘关系。他先天性智障,说话不清楚,生活全靠别人照顾。婚前,徐建平知道这些情况,但她依然嫁给了张新明。
嫁过来之后,徐建平发现,张家的条件远比她想象的更差。一家人生活费用全靠她和丈夫打工维持。刚结婚那会儿,全家人的吃饭都成了问题。逢年过节买点肉,她和丈夫舍不得吃。最苦最累时,徐建平也伤心地流过泪,但看到善良的婆婆待她像亲生女儿,丈夫对她疼爱有加,她就释然了。她用一句最朴实的话表达了自己的想法:“我嫁的是人,而不是家庭条件。”她和丈夫勤俭持家,渐渐地,家里生活有了一些起色,虽说没有大富大贵,但也有滋有味。
1996年,婆婆去世,照顾兄长张先云的重担压在了徐建平夫妻身上。但爱人张新明在外打拼,家里事无巨细,都是徐建平一人操持着。
“照顾好家人,是最大的幸福”
好不容易熬到儿子结婚,盼到孙女妮妮出世,家里多了欢声笑语。但不久,徐建平发现,妮妮生长发育明显比同龄人慢。2006年,妮妮在长沙诊断的结果是,她的骨龄远比生理年龄小。儿子、儿媳没有稳定工作,孙女每月治疗费用达4000多元,这个家庭的负担再次加重。有人在背后议论:“家里负担这么重,他们不会不管张先云了吧?”
但徐建平说,她从没动过这样的念头。2018年11月,丈夫张新明因病离世,她一个人挑起了照顾夫兄的重担,一如既往。80多岁的张先云患有多种疾病,她饭前饭后督促他按时吃药。张先云吃硬东西咬不动,徐建平做饭时,尽量把饭做绵软一些。吃肉时,她把煮得很烂的肉,用手撕着一点点喂他吃,还随身准备毛巾帮他拭去嘴角的口水。有时忙,她无法时刻待在兄长身边照看,就帮他做了一个护衣,以免他弄湿衣物,沾寒生病。
“今天的菜好吃,快来吃吧!”一天三顿饭,都是徐建平做好后,喂给张先云吃。张先云老了,越发像孩子,有时不吃饭,爱发脾气。每当这时,徐建平耐心地连劝带哄。每晚,她先照料张先云睡好。而她自己无论多晚,都要为张先云把衣服洗干净。多年来,张先云穿的衣服总是干干净净,不知道内情的人,根本就看不出,他是一个生活不能自理的人。
45年如一日,辛辛苦苦照顾无血缘关系的夫兄,为家庭付出,多数人对徐建平赞誉有加,但也有人觉得她傻。面对这些,徐建平只是笑着说:“照顾好家人,是最大的幸福,自己再苦再累,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