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科学技术局局长陈大雄
今年,抓住“一带一路”“高铁出海”等战略机遇,在轨道交通装备、新能源汽车、航空装备领域,建立高企培育库,力争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50家以上;着力培育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鼓励企业运用“科创板”加快发展壮大,形成一批有国内影响力的自主知名品牌和细分行业冠军。强化技术攻关,驱动产业迈向更高端。围绕“产业项目建设年”,着力在“卡脖子”的地方下功夫,滚动支持一批示范型研发项目,加快突破无人驾驶、功率半导体器件、先进储能材料、先进硬质合金、航空发动机研制等领域关键核心技术。大力支持企业申报部省科技计划项目,争取100个以上的项目获得部省科技计划支持。
科研开发以市场为导向
株硬集团总经理毛善文
过去数年我们的公司内部改革,形成了以研发中心引领核心技术发展、事业部板块快速满足市场需求的模式,加快科研对市场的反应速度,研发与销售都有突破。应对下一轮机遇与挑战,我认为还是要完善IPD(集成产品开发)体系建设,科研开发以市场为导向,强调科研的市场成功、财务成功,完善绩效评价体系与任职资格制度,全面优化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促进打造高质量的人才队伍,以市场化的激励方式充分提高人员能动性,激发创造活力,保障科研成果的转化能力和转化效率 。
打造“中国包谷”
湖南工业大学校长刘扬
深度融入株洲科技创新发展之路,下一步湖南工业大学要立足“中国动力谷”,服务株洲动力产业创新发展;立足“中国包谷”,打造中国最大包装产业基地、包装检测中心、包装论证中心等,助力株洲科技创新发展。我们建议,要加大对湖南工业大学的资金支持和政策支持,建好株洲唯一的综合性本科大学;要助力湖南工业大学引进高水平人才团队,提升湖南工业大学科研和人才培养水平。
依托优势产业集群效应聚焦国家战略产业
时代新材技术管理部部长郭红锋
我们将依托株洲市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效应,继续做强做精轨道交通产业,加大在轨道交通产业中高集成化、更智能化产品研发力度;聚焦国家战略中新型材料方向,以解决卡脖子技术难题为出发点,开展芳纶纸及芳纶纤维、液态聚酰亚胺、高性能聚氨酯等材料研发和产业化能力建设,高端产品陆续取代进口;结合“互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加大既有制造能力升级,打造智能工厂、绿色工厂,提升内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