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拍摄的建在北京大兴体育中心综合馆的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
新华社记者 彭子洋 摄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北京大兴区体育中心综合馆过去是人们运动的场地,出于北京市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这里如今正在搭建一个可移动、自动化、大通量的核酸检测实验室。
记者21日来到该实验室建设现场,只见工人们正在紧张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9个高3.5米、占地70多平方米的拱形白色气膜舱已搭建完毕,14台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准备就绪。这是北京首座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将大幅提升北京核酸检测能力,缓解当前核酸检测压力。
“这个实验室的整体功能、布局和传统实验室是一致的,通过模块化创新,依托气膜材料能够快速搭建起一个具备检测能力的实验室,迅速提升核酸检测能力。”华大基因北区首席代表刘心说。
据介绍,气膜版“火眼”核酸检测实验室物资17日从深圳发出,19日下午开始搭建。两天多时间基本上完成了设备安装和调试。预计22日投入试运行。
华大基因首席执行官尹烨说,这处实验室,除了3个气膜舱作为样本接收区,另外6个气膜舱能容纳14台自动化核酸提取设备,核酸检测能力能达到每天上万人份。
走进一个气膜舱内部,核酸提取自动化设备正在调试,只见机械臂模拟医护人员提取核酸的操作,自动将托盘上的试管分批次进行提取。“单台设备可以一次操作提取96个样本。”尹烨说。
据介绍,每个气膜舱还配备了气锁转换、医废出口、更衣间等辅助转换空间。气膜舱之间安装有单向连接窗,一侧的工作人员将样品放在窗内后关窗,另一侧的人才可以开窗取走。尹烨说,利用单向连接窗进行规范操作,能够最大可能杜绝交叉感染。
此外,实验室还通过新风系统和高效过滤系统的创新性设计,对每个功能区的进出风进行过滤管理,确保了各个功能空间相互独立,同时保障实验室向外排放的洁净度,以符合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及病毒检测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相关标准和指南。
刘心表示,为一个气膜舱充满气,只需要50分钟。舱内采用模块化布局,设备到了可以直接组装。待任务结束,该实验室能够在半天时间内撤出,快速恢复场地原貌。
北京新增病例降至个位数 专家表示市民仍需警惕
北京施工工地发现 新冠肺炎确诊病例3人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北京市卫生健康委22日通报,21日0时至24时,北京市新增报告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9例。持续八天两位数增长后,北京新增病例数首次降到个位数。专家表示,目前北京疫情处在“平稳期”,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新病例的发生,确诊的人数会新增并且持续一段时间。市民仍需高度警惕,并做好防护。
自6月13日北京新增36例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以来,至6月20日,北京每日新增病例数始终保持在20例以上。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发言人徐和建表示,北京市21日新增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总数有所下降,北京成功在最短时间摸清了疫情传播的底数和重要风险点,遏制了疫情蔓延的势头,向好发展态势清晰。但仍要清醒地看到,首都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
今年2月曾前往武汉参与抗疫,负责指导武汉社区防控工作的国家卫健委疾病预防控制专家委员会专家、北京社区卫生首席专家吴浩表示,北京疫情目前处于可控状态,处在“平稳期”,但并不意味着未来没有新病例的发生,随着核酸检测等筛查工作逐步推进,确诊的人数会新增并且持续一段时间,不应单纯看数字具体增加多少。
记者了解到,6月13日以来,根据新发地批发市场聚集性疫情发展情况,为迅速阻断疫情传播,北京市启动大规模核酸检测,目前各项工作正在稳步推进。截至6月20日6时,已累计采样229.7万人。
新华社北京6月22日电 在22日下午召开的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副主任丁胜通报,截至6月21日24时,北京市施工工地共发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人,涉及2个工地。
丁胜介绍,截至6月21日24时,北京市排查住建系统16个区(平谷区无此情况)435个项目,去过新发地的人员743人,接触过来自新发地食材配送人员或其他人员的879人,共1622人,现已全部完成核酸检测。目前,北京市施工工地共发现确诊新冠肺炎病例3人,涉及2个工地。已及时会同相关区和疾控部门按照要求处置,相关工地采取了封闭管理措施,情况平稳。
丁胜表示,针对当前北京市住建系统的疫情防控形势,已连续出台紧急通知,细化完善施工现场疫情防控措施。强化施工现场精细化疫情防控,有新发地密切接触人员的工程项目暂时禁止人员出入。同时,严格按照二级响应下十五项措施及相关防控指引要求,对办公室、宿舍、食堂、卫生间、淋浴间等室内场所定期进行通风消毒,重点对猪牛羊肉等食材的进货查验情况进行检查,确保来源可追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