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全华
【遵循自愿原则,避免了志愿服务高开低走“一阵风”。】
一路有“礼”,奏响文明交通之歌。自5月11日以来,天元区天台路、长江北路等多个重点路段,多了一道人文风景线——参加一路有“礼”志愿服务的文化志愿者,每天早上抽出1小时开展交通劝导。
万事开头难,坚持下去更难,对志愿服务活动来说也是如此。一路有“礼”志愿服务受到社会各界的交口称赞,源于它取得了明显效果,且积极探索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持续下去打造为株洲志愿服务品牌。不妨解剖这个志愿服务“小麻雀”,看看有哪些值得学习与借鉴之处。
坚持问题导向,避免了志愿服务眉毛胡子“一把抓”。文明交通是个大话题,需要多个领域共同发力,志愿服务不能包打天下,一路有“礼”剑指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不走斑马线等交通陋习,切口小、目标明、措施有力。劝导地点锁定为天台路等重点路段,没有四处撒胡椒,有的放矢,精准发力,较好地实现预期目标。
遵循自愿原则,避免了志愿服务高开低走“一阵风”。一路有“礼”志愿服务活动在“新区志愿”APP上发布,不设门槛、不提指标、不凑人头,更不需要各级各部门层层发动、摊派任务。广大志愿者自愿报名参加,他们来自社会各个领域,大家秉承赤子之心走上街头,尽其所能无私奉献,通过思想自觉实现了行动自觉。
建立积分制度,避免了志愿服务剃头挑子“一头热”。志愿者固然不求虚名、不计报酬,并非不需要任何精神慰藉,褒奖礼遇等不可或缺。参加一路有“礼”打卡后,1个小时计1分,志愿者可用志愿服务累计的积分兑换相应的爱心商品或服务。礼轻情义重,这种礼遇有利于提高志愿者的获得感、幸福感。同时,社会各界也对志愿者的爱心服务点赞,促使志愿服务在良性互动中更好前行。
一花不是春,独木不成林。志愿服务是群策群力的爱心大业,将一路有“礼”的生动实践提炼成好经验、好模式,上升为好制度、好理论,举一反三,复制推广,有利于全体市民共赴志愿服务之约、共建志愿服务之城、共享志愿服务之果,助推株洲文明建设再上新台阶、幸福生活再开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