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两型示范创建典型集萃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什么是两型,怎么建两型?在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获批之初,人们多有困惑。

    2008年,我市即启动创建试点,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实践与探索,在全市机关、学校、园区、企业、门店、景区、公共场所、社区、医院、城镇、村庄、家庭、小区和农民合作社等14类开展两型示范创建,打造出一个个看得见、摸得着的两型样本,生动回答了什么是两型社会、怎样建设两型社会、建成什么样的两型社会等问题。

    截至2019年底,我市共获评省级两型示范单位19个、省级两型示范基地6个、省级两型综合示范片区(带)3个(含生态绿心综合示范带)。

    神农城

    省级两型综合示范片区

    神农城省级两型综合示范片区总面积约8平方公里,包括机关、学校、园区、工业企业、门店、景区、公众场所、社区、医院、城镇、村庄、家庭等共14类、59个两型创建主体单位和1000多个创建家庭。

    截至2017年底,片区内14类59个单位示范创建达标率为100%,两型知识普及率、片区可绿化面积绿化率、主干道路灯节能化改造率、低碳清洁能源使用率均达到100%,基本实现垃圾分类设施全覆盖,清洁低碳技术和两型产品综合利用率居全省前列,基本构建了两型文化培育和宣导体系,市民两型消费模式初步形成。

    同时,在市两型办指导下,区两型办组织专业团队对综合示范片区创建单位的创建历程、建设成效进行总结提升,形成12类经验模式和片区创建宣传画册和汇报VCR等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提升,形成了“三全、四可、六化、六有、十进”的综合示范片区创建模式,实现了创建由“栽盆景”向“建花园”的大转变。

    神农城炎帝文化主题公园

    省级两型示范创建景区

    株洲神农城景区坐落在株洲市天元区天台山麓,是株洲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的“两型社会”标志性项目,是国家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城市重点建设项目。

    神农城项目总占地面积2970亩,其中湖泊面积330亩,绿地面积达到2400亩,绿化率达到80%以上。

    景区内游船、垃圾清扫车等全部实现电动化,LED灯具、节水水箱的广泛使用,使景区节约水费、电费在20%和50%以上;推进雨水与污水分流与处理,实现90%雨水的回收利用,污水处理达到100%。

    景区建筑大量采用太阳能、地热等新能源、新技术,将可再生能源科学的应用于建筑。建筑结构及建材构建上多采用隔热、保温等国家倡导的技术和材料。

    职教城

    省级两型综合示范片区

    职教城两型综合示范片区以湖南(株洲)职业教育科技园(以下简称“湖南职教科技园”)为中心,面积约4平方公里,龙母河自北向南流经该区域。

    湖南职教科技园位于长株潭核心区域、两型示范区云龙示范区南部,先后被确定为省重点建设项目、省“两型社会”建设典范工程。

    通过土地的集约化管理,院校建设用地面积由原来的9800余亩减少至5300亩,共计节约土地4500余亩,土地节约率达45%以上。

    职教园全部建筑严格按照国家《绿色建筑评价标准》要求建设为一星级及以上的绿色建筑。截至2019年底,职教科技园已完成各类建筑面积100多万m2,其中一星级建筑面积约80多万m2,二星级建筑面积20多万m2。初步测算,建筑能耗比普通建筑降低30%以上,核心片区年平均减少碳排放达11000吨以上。

    职教园内已建设分布式能源站,综合利用可再生能源太阳能、地热能和水源热泵等多种能源,供能面积15万平方米,将能源的综合利用率提高到了75%以上,每年节约标煤3000余吨,降低园区碳排放量30%以上。

    编制国内首个同类型项目的标准指标体系《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两型规划建设指标体系》,于2013年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并通过与上海零碳中心合作,2015年编制了《湖南(株洲)职教科技园两型建设指标指系实施细则》,使指标体系更具指导性和操作性。

    省级两型示范村庄

    卧龙村

    湖南省茶陵县卧龙村与攸县和江西的莲花接壤,距县城46公里,辖区总面积27平方公里,竹林面积30000多亩,原始森林2000余亩。

    示范创建,规划引领,编制《茶陵县卧龙村“两型”村庄建设总体规划》和《茶陵县卧龙村旅游总体规划》。

    通过规划引领,卧龙逐步探索了一条以城乡融合为方向,以农民为主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手段,以土地流转和项目开发为途径,以乡村旅游为主打产业,以富裕农民和发展农村为根本目的的“两型”村庄建设路子。

    发动村民荒山造林3000亩,垦复楠竹林30000余亩,在全面封山育林的基础上,争取国家项目支持,申报公益林6000亩、天然保护林2000亩,实现了“生态增值、产业增效、群众增收”的绿色银行效果。

    全面开展农村厕所革命。推广以“三格式”净化池为主的农村卫生厕所,农村新建住房同步配套建设无害化卫生厕所;积极推动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实施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引导农民向居住区集聚。

    推广利用可再生能源,共安装太阳能、空气能热水器200余台,液化气用户180户,饮用安全卫生水的农户达 100%。

    该村先后获得了市文明村、省级“两型”示范村、湖南省生态村、特色旅游名村、卫生村、五星级农庄、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和中国最美休闲乡村等殊荣,2017年成功创建成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2018年推荐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案例村。

    省级两型示范企业

    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

    湖南新世纪陶瓷有限公司创建于1982年,注册资本3000万元,总占地面积为54亩,是目前中南地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全的陶瓷酒瓶专业生产企业。

    在两型示范企业创建过程中,该公司主动创新,利用废弃陶瓷原材料,研发出一种可替代性强、可循环利用的新型陶瓷材料,组建醴陵市陶瓷3D打印研究所,利用陶瓷3D打印技术,通过不断研究实验,使经过处理的废瓷碎片可以重新成为生产原料,与瓷土原料进行互补,通过相应的制备工艺,形成系列陶瓷产品,还利用废瓷研发了新型免烧透水砖,可用于铺路等城市建设,废瓷废料的回收利用率达到100%。

    引进了引射式烧嘴天燃气梭式窑、全自动日用陶瓷生产线等高效环保型低能耗生产设备,目前企业原煤使用量为0,废气排放量减少80%。

    完成6000㎡太阳能光伏板的铺设,可利用太阳能发电量达到40000度每月,每度电成本可节约15%,每年用电成本可节约10余万元。

    省级两型示范学校

    芦淞区淞欣学校

    芦淞区淞欣学校是一所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自2009年开始,学校以前面倡导的环境教育为基础,借鉴主体参与教学理论,紧密依托常态教育的教育形式,形成了“全员参与—全面渗透—全程辐射”的主体参与式淞欣学校“两型教育五结合模式”。

    将两型教育与环境建设相结合,淞欣学校在打造校园环境中充分体现“以人为本”和“人与环境和谐相处”的理念,努力打造生态和谐节约型校园。

    将两型教育与学校管理相结合,学校成立了专门的绿色工作室,负责制定学校的生态环境教育的工作方案、制度,协调安排生态环境教育的各项工作;针对两型教育的德育目标,制定《淞欣学校评选两型荣誉小公民的管理办法》,并在日常德育管理中加以落实,真正将两型教育和德育全方位结合,使德育和两型教育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将两型教育与课程建设相结合,把两型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之中,让各学科泛“绿意”。制定在学科教学中渗透两型教育的《实施计划》和《评估细则》、编写《淞欣学校学科教学渗透两型教育纲要》、汇编《淞欣学校两型教育教案》、开发学校两型教育读本、利用校本课程开设两型教育课程夯实两型教育。

    将两型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开展环境专题教育活动达到120多次,学生撰写《绿色日记》、成立“绿树林”垃圾回收公司,两型活动丰富多彩。

    将德育与家庭(社区)宣传相结合,让两型进家庭(社区),让家庭(社区)践两型。发挥学校“辐射源”的特殊优势,把“两型”的意识由学生带到各家庭,社区,从而推动社会,真正意义上的实现“小手牵大手,1+2+n”的辐射功能。

    学校先后获得“株洲市绿色学校”“湖南省绿色学校”“株洲市两型示范学校”“国际生态学校”等荣誉。

    省级两型示范社区

    荷塘区西子社区

    西子社区隶属于荷塘区桂花街道,辖区总面积2.8平方公里,现常住4141户,总人口为10841人。社区由西子花园、金色荷塘、玫瑰名城、东方时代广场等28个居民小区构成。

    两型创建过程中,社区先后创建了富有西子特色的志愿服务团队如幸福邀邀邻、晓雷爱心工作室,开展了“市民学校”讲座、“绿色交通,低碳生活”自行车比赛、健步行比赛、“文明伴我行”手抄报比赛、“变废为宝”制作大赛、“呵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卫生”等一系列西子特色的两型活动。

    示范创建活动中,社区充分调动辖内各单位、门店、商场共同参与,教育机构大力推行两型体验教育:派乐妈妈幼儿园,坚持环保节约教育从小抓起,从小培养保护环境、节约资源的思想;大碗先生餐饮,整体完成了节能灯、节水产品、空调系统、燃气等节能改造与升级,同时,践行光盘行动,倡导节俭环保主义;大润发超市在建设之初就按两型标准进行规划设计,重点加强对内部员工的培训及对消费者进行“两型知识”的普及推广。 (廖明 整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