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作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基本盘和基本面”,是对公民生命权、财产权的基本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时时敲响警钟,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准备打持久战。坚持持久战强调的是战略问题,打好歼灭战突出的是战术问题。把持久战与歼灭战统筹起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安全生产工作在战略上要坚持持久战
安全生产同社会生产一样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是与生产力相联系的自然属性,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与安全生产的内在联系。现阶段,我国在整体上正处于新型工业化中后期的加速推进阶段,已经从一个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快速的工业化进程给安全生产带来了巨大压力。在工业化中后期的加速进程中,高危产业比重仍将稳定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持续的安全生产事故的易发期。另一方面是安全生产具有与生产关系相联系的社会属性,反映了一定社会形态的生产关系与安全生产状况的内在联系。现阶段,我国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在整体上正处于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大量的非公有制企业主呈现出“理性经济人”的特征,从“经济人”向“社会人”和“自我实现人”演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既需要构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结合的安全生产法制环境,又需要打造安全生产诚信体系所形成的社会约束环境,还需要建立健全企业内在的自我约束机制。要彻底解决“理性经济人”对其企业安全生产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实现安全生产人防、物防、技防的有机统一,是一项十分艰巨的、长期的任务。
二、安全生产工作在战术上要打好歼灭战
安全生产工作在战略上是持久战,并不是说什么事都可以慢慢来。人命关天的事不能慢慢来,要只争朝夕。我们必须抓住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过程中每一历史阶段安全生产工作面临的主要矛盾打好歼灭战,不断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向前发展。要坚守习总书记提出的“发展决不能以牺牲生命为代价”的战略方向盘,运用加减乘除,实施“四轮驱动”战术,打好消灭安全隐患的歼灭战。
做好加法,就是加强普法与执法,努力构建从严从实的普法与执法工作机制。要坚持四个结合,即坚持普法与执法相结合,坚持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结合,坚持执法数量和质量与增量相结合,坚持执法效率和效果与效应相结合。
做好减法,就是淘汰落后产能,构建落后产能退出与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的工作机制。一方面是抓整顿关闭,淘汰落后产能促企业转型。切实打好煤矿、烟花鞭炮和危化企业的整顿关闭与淘汰落后产能攻坚战,有力推动高危企业由“多、小、散、乱”向集约化、规模化转变。另一方面是抓科技兴安,促进企业提升本质安全水平。
做好乘法,就是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构建政企互动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要以企业安全隐患自查自改月报制度为切入点,积极探索建立政企互动的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充分发挥制度的杠杆作用,用监管部门的外在执法监管压力,撬动企业排查安全隐患的内在动力,形成两个主体齐抓共管的治理共振效应和乘数效应。
做好除法,就是铲除“三非”,清除“三乱”,构建网格化实名负责的打非工作体系。要一手抓党建引领安全生产网格化管理,一手抓打非治违。
三、正确把握安全生产工作的战略与战术
正确处理战略上发挥主观能动性与战术上重视客观条件的关系。战略上要藐视一切困难,要有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决心;战术上要重视一切困难,不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脱离客观实际和客观条件,既要打一场消灭安全隐患的人民战争,又要打一场消灭安全隐患的科技战争。
正确处理战略上搞好顶层设计与战术上抓好基础基层建设的关系。战略上坚持持久战,抓好顶层设计。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安全生产“十三五”规划》,科学谋划了“十三五”时期安全发展总蓝图,我们要使各项战略举措分步实施、稳步推进,在政策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战术上打好歼灭战,要依图施工、依图建设、依图实践,将蓝图变成现实,不断提升企业本质安全生产水平和政府监管部门安全监管水平。
正确处理宏观层面体制改革与微观层面机制创新的关系。中央出台了《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出台的安全生产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新时代全面推进安全发展的总纲。统筹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既要注重在推进改革中优化职能配置,又要通过机构改革为安全生产领域改革提供体制制度保障,不断将《意见》转化为破解安全生产难题的强大武器。
正确处理长远重在治本与当前急于治标的关系。治本先治标,要抓住当前安全生产重点领域存在重大安全隐患,集中兵力和火力打好“歼灭战”,积小胜为大胜,以量变求质变,久久为功,不断为治本赢得时间。同时,应该看到治标更要治本。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工业化发展的充分必要条件,社会生产力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真正落实企业主体责任的核心内容。要不断改进企业安全生产条件,实现超前防范和源头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