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基因开枝散叶 科技赋能产业转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数 说 制图/左骏

    株洲日报社首席记者 吴楚 通讯员/刘牡艳

    从“气味刺鼻,雾气蒙蒙”,到“生态绿、株洲蓝”,创新,让株洲产业结构从以重化工为主平稳地转到中国动力谷现代产业体系。

    从“共和国工业的摇篮”,到“中国动力谷6年诞生11项世界第一”,创新,让株洲接续往日辉煌,以澎湃动力叩开全球“智造”大门。

    依托中国动力谷,株洲以创建“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工作主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努力打造各类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加强在智能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内的科技攻关,以“主城区发展核”引领“县城延伸走廊”链式联动发展。

    科技创新基因活力迸发,成为引领株洲高质量发展的硬核力量。

    追赶超越铸辉煌,创新株洲进行时。

    株洲,既不沿边也不靠海,却曾创造中国工业史230多个第一,靠的是科技创新;当老工业时代缓缓落幕,发展由高速增长迈向高质量,株洲要进步,依旧要靠科技创新。

    明者因时而变,知者随事而制。立足本土轨道交通、航空、汽车领域强大技术优势,株洲大手笔擘画“中国动力谷”,培育新动能,政企携手,奏响“创新进行曲”。

    这个春天,蛰伏已久的株洲未铼新材料,与从深圳迁回的株洲时创智能电子都成功“逆风出海”,接连斩获海外订单,两家企业都位于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动力谷自主创新园,正在持续为株洲提供强劲动能。成立4年来,该园区引进和培育创新创业团队项目超过210家,涵盖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通用航空、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多个产业链的上下游领域,去年园区企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35亿元。时创智能电子总经理赵雄评价道:“这里的硬软件、环境氛围,不输深圳。”

    过去数年,时代新材的研发投入一直稳定在6%左右,每年申报发明专利保持在150项以上,去年,时代新材利用“风电叶片族系延长技术” 将TMT71.5米叶片延长至78米,节省了模具成本近亿元。

    如何抓住“研发投入”这个科技创新的“牛鼻子”?株洲的答案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多向协同。大力实施“研发投入三年行动计划”,设立市级企业研发奖补,对研发强度大、增长快的企业给予奖励,对研发管理人员给予工作补助。

    “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近年来,推动高质量发展,株洲下足苦功夫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目前,株洲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海底观测光纤、生物医药领域的多肽药物研发、新材料领域的液态金属和永磁材料、海洋技术领域的深海机器人等多个技术前沿领先国际国内先进水平。

    创新,高新技术企业是主体。三年,株洲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翻一番。多年前,“创新10条”、“双创8条”扶企业“上马”;近年来,“十百千”专项行动“送企业一程”;去年,“温暖企业50条”“多望一眼企业”。每一个环节精准施策,是株洲市委市政府对创新的决心。去年,株洲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800亿大关,同比增长18.0%,高出全省3.7个百分点。

    去年,来自奥地利的中车株机员工罗伯特·盖德勒作为株洲唯一的科技人员代表,参加了国庆70周年阅兵式观礼活动。他高兴地表示,株洲充满了创造力与激情,他要再当5年“株洲人”。

    国以才立,业以才兴。株洲爱才,纳之以情。在全省各市州率先出台“人才新政30条”,一揽子政策中涵盖医保、配偶就业、子女入学多方方面面。大力实施柔性引才汇智、顶尖人才引领等“七大工程”,为人才创造最佳环境,目前,“中国动力谷”已培育和引进以11名院士为首的国家级高端人才433名,全市研发人员超过33000人,各类技术人才总量已达20万人。

    如果一家初创科技企业,没有实验室,产品检测费用又不菲,该怎么办?在株洲,他可以借力仪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解决问题,3000台/套可供选择,所花费用还能通过“创新券”报销。

    将科技服务做到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心坎上”。在株洲科技公共服务平台上,有科技成果对接、知识产权交易、仪器设备共享、科技金融服务等多种“线上线下”服务的科技服务,覆盖整个成果转化链条。“省下的钱我们又可以投入到创新研发中。”天元区一家电子企业负责人点赞道。

    株洲,这个因工业而立的城市,正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推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技术合同交易额占GDP比重跃居湖南第一,株洲的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65%。

    2019年,株洲·中国动力谷“3+5+2”主导产业产值达2650亿元,增长16%。其中,轨道交通、汽车、通用航空保障经济基本盘稳中求进;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为补足经济短板,强筋健骨;传统的服饰和陶瓷产业正搭载互联网的快车道,走出一片新天地。

    围绕“中国动力谷”产业链,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通过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以项目带动产业,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近3年来,株洲“百项科技成果转化工程”累计对接项目400余项,全市科技成果转化率超过50%。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