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张媛
通讯员/罗蔷文
株洲日报讯 这两天,天元区雷打石镇胜利村的村级河长万志兵忙着与三门镇白石水厂联系。“又有8户村民申请安装自来水。”他说。近年来,天元区扎实推进农村饮水安全工程,从“源头”到“龙头”筑牢农村饮水安全网,护好村民手中的“一杯水”。
“打开水龙头,喝着自来水,别提多开心了!”在三门镇月福村,70岁的五保户潘远存笑得合不拢嘴。此前,潘远存想喝水,必须从离家20多米远的一个小水池里挑水。“这口小水池的存水不多,水质不高。一遇到干旱季节,没水喝是常事。”村党总支书记杨大召介绍。
5月份开工的三门镇白石水厂管网延伸段项目(梽木村、护塘村饮用水安全工程)、三门镇株木村农饮水工程、雷打石镇先锋村农饮水工程,管网总长68.2公里,现已通水28处,可解决8700人的安全饮水问题。预计7月份将全部投入使用。
安全饮水,一个也不能落下。5月16日,天元区水利局对辖区涉农镇(街道)2621户边缘户、低保户、分散供养五保户、重残户、重病户等“五类对象”进行全面摸排走访。对其存在的用水问题,逐户制定整改方案:对管网覆盖区域内的住户,接通自来水;对饮用水水质浑浊的农户,采取抽干水并沉淀消毒的方法予以处理;对出现季节性缺水的农户,采取由镇(村)负责送水、从邻居家取水或打井等措施。
雷打石镇盘石村张汉忠家的井水水质一直不好,“井水未经过滤消毒,一下大雨,就非常浑浊。”区水利局委派专业人员上门进行消毒,并发放消毒晶片,告知使用方法。
确保村民“有水喝”“喝好水”。水质安全,监测先行。该区严格执行四级监测制度,即水厂的日检、区水利局的月检、区疾控中心的季检以及向市水利局的送检,对监测中的异常数据及时复核、及时处置。同时举办培训班,请专家为水厂管理人员和水质监测人员等讲解水质净化、消毒等技术,不断提高其为小康社会注入“源头活水”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