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胡文洁

    株洲日报讯 “突出战略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干货满满。”3月13日召开的市委十二届十一次全体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株洲市委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实施意见》,与会人员认为,该《意见》通篇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的株洲实际,是株洲加快推进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纲领性文件,必将有力助推株洲高质量发展。

    《意见》把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制度摆在首要位置,进一步突出党的领导,更好地体现政治建设的要求,确保全市上下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株洲各项事业发展始终沿着党中央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进。

    《意见》坚持目标导向,提出了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市域治理制度体系,明确了更好将制度建设成果转化为治理效能的总体要求,明确了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2035年、新中国成立一百年三个时间点,株洲具体要达到的主要目标。即:到我们党成立一百年时,在市域治理上积累形成一套更加完善的制度体系,为加快建成“一谷三区”、加快实现基本现代化提供制度保障;到2035年,基本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与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治理效能;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实现市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

    《意见》突出可操作性,确保落地落实。坚持以株洲正在推进的各项重点工作为中心,突出落实国家治理的关键性举措、引领市域治理的创新性机制、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牵动性载体,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明确了需要地方落实的十大制度安排,增强贯彻落实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意见》注重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机制障碍。主动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着力深化各领域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把近年来株洲在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打造“一谷三区”、优化政府职责体系、文化创新发展等方面积累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总结提炼上升为制度成果,并进一步优化健全制度。

    醴陵市入选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通讯员/李茂春

    株洲日报讯 日前,省文旅厅公示了首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醴陵市名列其中。

    近年来,醴陵构建了全时间、全空间、全产业、全过程的旅游发展模式,走出一条“瓷旅融合+城乡共建+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发展新路子。

    醴陵市投入4.3亿元,建设全长98公里的北部旅游扶贫专线,完成李立三故居、耿传公祠等重点景区的通景公路建设,完善沩山村、清水江村等旅游村镇的乡村公路整治。

    同时,醴陵市构建了“四点一谷一片”旅游业态布局,重点发展中国陶瓷谷、醴北人家、渌江书院、李立三故居等为核心的工业研学游、乡村民宿游、文化体验游等,创新研发特色旅游商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并紧扣陶瓷文化这一国际品牌资源,以旅游品牌效应促进全产业发展,实现了“旅游+陶瓷”的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40天诞生1560个市场主体

    株洲日报记者 刘芳

    通讯员/陈冰玉 刘再武

    株洲日报讯 疫情阻不断创业激情。据市市场监管局统计,自2月3日到3月11日,我市共诞生1560多个市场主体。新注册的市场主体中,有453家企业、1007家个体工商户。

    记者梳理发现,在新登记企业中,排名前三的行业为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分别占新增企业总数的30%、14%、12.3%。而批发和零售业范围十分广泛,包括商品批发、商场、超市、电器行等各种零售业态,而制造业包括口罩生产企业等。

    在石峰区好厨邦农贸超市(明德店)内,2月26日和3月2日,市场内19家经营户分批通过手机登录湖南省政务服务网提交材料,电子认证后,在线注册了营业执照。

    疫情防控期间,市市场监管局依托“网上办、寄递办、预约办”等有效手段,推行全程电子化注册登记为主与政务服务窗口办理相结合。对于涉及生产经营防控疫情急需物品的行政审批,开辟绿色通道,实行应急审批,做到特事特办。

    “企业上传注册材料后,审批人员可在线完成商事名称登记、主体登记等审核,让注册登记服务效率大大提升。”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申请人还可以领取电子营业执照,做到真正的无纸化。

    除了新增市场主体注册方便,市市场监管局还在疫情期间为企业提供经营范围变更等服务。最近一个月,我市已为1000多家企业完成经营范围变更(备案)和注销登记,其中变更经营范围与防疫物资相关、物流等方面的企业居多。

    醴陵农业“三美”入选省示范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通讯员/邓立平

    株洲日报讯 省农业农村厅近日公布了2019年度农业集聚发展示范村(第二批)及休闲农业示范农庄,醴陵市白兔潭镇汆溪村、清水湾畔和荷花里农庄上榜。

    据了解,汆溪村已列入醴陵市全域旅游村,人均纯收入3.2万元;总投资1.5亿元的船湾镇醴陵清水湾畔项目区,自2016年3月份试营业以来,累计吸引周边地区近80万游客,提供就业岗位100余个,带动相关就业岗位近1000个;荷花里农庄已开发1000余亩荷花,200亩苗木,10余亩生态绿色蔬菜基地,带动本村20余户贫困户从事劳动生产。清水湾畔和荷花里农庄,成功入选湘赣边区农业休闲精品旅游路线之醴陵-萍乡、芦溪、袁州田园观光科普认知线路。

    目前,醴陵市有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0多家,规模以上休闲农庄15家,年实现休闲农业企业经营总收入1.8亿元,接待游客200万人次,带动6.5万户农户增收。

    金融暖春行动支持复工复产

    株洲日报记者 任远

    通讯员/张静

    株洲日报讯 近日,人民银行株洲市中心支行组织我市金融系统开展“暖春行动”,采取多项金融措施,支持中小微企业有序复工复产。

    “暖春行动”期间,各金融机构开展“百名行长千企行”,按照一个园区至少有一个银行精准对接的要求,各银行分支机构行长深入园区,上门了解企业融资需求、融资成本、融资效率等情况,梳理、制定专项融资方案,落实区别化信贷支持。

    推动辖内各金融机构与不同类型企业建立可持续、多层次的主办行制度,打造“一对一”的银企合作关系。原则上,每个机构对接企业中应包括10%左右的首贷、无贷企业。鼓励金融机构深度挖掘首贷企业,提高首贷比率,力争走访的无贷小微企业中,超过30%的企业获得首贷支持。

    截至3月6日,全市金融机构贷款余额2270.7亿元,较年初增加104.4亿元,授信金额350.9亿元,已投放到位174.2亿元。1月20日以来,我市针对“疫情防控领域”贷款共计205户,金额12.6亿元。办理续贷1717户,金额15.4亿元,办理展期120户,金额1.5亿元,办理延期还款211户,金额3.4亿元,下调贷款利率429户,减少利息816.7万元,实施征信信息保护623个。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