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茶园的“蜜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首席记者 王军

    通讯员/尹照 邓立平

    3月11日,醴陵市均楚镇周坊村,300亩的金妙山茶场开采。

    中巴车在湿滑的泥土路留下深深的车辙,满车的农妇,迎来一年中最忙碌的时节。

    明前茶,贵如油。5年期茶树,进入丰产期,茶园的“蜜月”到了。茶场负责人殷作战,也启动了“作战”模式,采茶制茶和卖茶,把深山里的茶香带到远方。

    山沟沟里的“小背篓”

    雨雾未消,一梯梯紧挨着的茶树,沿着起伏的山峦往上爬。枝头嫩芽,禁不住春的诱惑,吮吸雨露长得水灵灵。

    从库房里领出印有“战”字的背篓,农妇们拾级而上,选好阵地依次推进。55岁的贫困户王桂云把背篓挂在胸前,把茶树枝往身体方向拨,掰断的茶青顺手就滑进了背篓,动作很是麻利。

    “照这个‘一芽两叶’的位置掰断,用指甲掐就不行。”王桂云告诉记者,采摘前殷作战给大家提了要求——必须剪去指甲。如果用指甲掐茶青,制成茶叶冲泡后,会留下红色印记,影响茶的品相。

    王桂云喜欢选在山脊位置采茶,因为这些区域的茶树芽头多、叶片肥,采摘起来效率高。这与她的报酬挂钩,采茶人的工资按量算,采摘一公斤茶青能得40元工钱。

    山里气候多变,雨没声没息就下了起来,大伙赶忙回到库房躲躲。殷作战给记者做了一道选择题:山脊、山谷和山沟哪一处采摘的茶青最好?记者不假思索地说出山脊。

    “三条龙脉比不过一个蛇湾。”殷作战释疑,山脊相当于山的“龙脉”,山沟好比“蛇湾”,山脊的茶树因为日照时间长和直射光,导致茶叶的持嫩度下降、木质化加快,比起山谷缺少日照,山沟水汽集中、折射光多,叶片自然肥厚鲜嫩。

    与茶为伍的日子更懂茶。2015年,跑农村客运班线的殷作战“转行”,回到老家的山冲里流转荒山,带领留守的农民开辟出300亩茶园,并建成了茶叶加工厂,打造村里最大的扶贫基地。如今,茶园慢慢走上正轨。

    “最多时有上百人采茶,山沟沟里满是‘小背篓’。”殷作战告诉记者,茶青3天就能长一轮,在抢时节的明前茶采摘期,他的中巴车成了员工接送车和配餐车。

    柴火烧旺了生产线

    一上午战果累累。易思把面包车停在库房前,挨个给农户称重,登记数量,再运到加工场内摊晾。

    他是殷作战的女婿,去年回来接岳父的班。“2018年,家里有四五百公斤茶叶滞销,产量上来销售压力就大了。”易思在外省从事餐饮行业,本不想回农村,但茶叶卖不出去,人工工资和土地资金就没着落。

    去年,易思跑得最多的是展销会,最远是香港,开在醴陵城区的茶叶店和淘宝网注册的店,渐渐笼络了一批茶友。殷作战如今主抓生产,经营全由易思负责。

    茶好离不开好手艺。易思到省茶叶研究所向专家请教,又把他们请到加工厂面授机宜。醴陵本地的资深茶人贺志伟,每年都会来到基地,制作第一锅明前茶。

    柴房内被锯断的圆木堆得很高,灶里火苗正旺,铁锅被烧得通红,贺志伟换好工作服,戴上口罩,把摊晾好的茶青倒入锅中,徒手快速翻炒,阵阵茶香升腾。“柴火升温快,翻炒要快速均匀。”他说炒茶就像炒蔬菜,火势越大、时间越短,炒出来的茶就越鲜爽。

    事实上,金妙山茶厂引进了一台自动化生产线,包括杀青、揉捻、塑形、烘焙等各个环节,已经由人工转向机械,这是批量生产必须走的路,但柴火杀青的传统仍保留着。“也要留点人间烟火味嘛。”易思打趣说,这也是更好地对接客户口感。

    茶叶还未上市,茶客已悄然而至。下午5时,几名福建茶客从株洲市区开了两个多小时的车,把试炒的这批茶叶全买了下来。易思的手机也响了,远在上海的茶商,已经开始催货加单。

    “明前茶数量有限,都是抢手货。”易思告诉记者,目前基地平均每天采摘茶青在300公斤左右,茶叶产出比为5:1,能否有个好收成就看这一季。

    茶园终究不会亏待茶农,殷作战对此深信不疑。他今年又流转了80亩荒山,准备新扩基地,村里的贫困户钟道平也整理出20亩山林,等到秋天种上茶树。

    【数据】

    截至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达到13万亩,综合年产值将近13亿元,“株洲红,茶祖韵”成为株洲农业一张闪亮名片。根据《株洲市茶产业发展规划》,我市将重点打造“炎茶攸百里茶廊”,加快技术装备革新,培育引进重点龙头企业,力争2028年实现综合产值100亿元。

    记者手记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

    茶园“藏”得很深。从加工厂去还有3公里山路,都是殷作战一锄锄挖出来的,两侧的杂草和干柴比人都高。

    殷作战的创业历程藏着太多艰难。开荒时,他在山上足足待了6个月,饿了吃干粮,渴了喝山泉水,阳光晒人就躲进挖机师傅的驾驶室,180斤的大胖子足足瘦了50斤;借了亲戚朋友的钱还不上,信用社催着还贷款,他把房子卖了、车子抵押了,四处找地方“借宿”……

    风雨过后总有彩虹。如今茶园一片欣欣向荣,加工厂房机声隆隆,一年卖出的茶叶近300万元,长期安排上百名劳动力就业,光贫困户就有30多户,殷作战成了一方致富带头人。

    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尤其是深爱着土地的农民。他们或许会遇到资金、技术、市场信息等方面的难题,他们生产的产品或许不是高大上、也没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但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需要更多的农民敢于尝试,走进绿水青山,撬动“金山银山”,不辜负每一处山山水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