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如虹通四方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文/廖明 夏四亮 图/株洲市交通运输局

    启动醴茶铁路电气化改造,完成云龙大道快速化改造……3月25日举行的2020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会议透露,我市今年将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11亿元,并通过科学编制我市“十四五”交通规划,构建“大交通”,拉开“大格局”。

    2020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今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将主动对接湖南省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在全行业开展质量效益年活动,实施“100508”工程,即策划包装好100个项目、重点实施好50个项目、全力推进好8个改革。

    收官“十三五”,全市交通运输工作将围绕“十大行动”展开。“十大行动”涉及大交通网建设、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造、城区公交快速廊道建设、四好农村公路建设等方方面面内容。

    这些行动的实施,将为全市交通运输格局带来哪些变化?为全市的生产生活带来哪些便利?

    1新建2条高速、提质改造5条国道 大交通网强筋健骨

    期盼多年,醴娄高速和茶界高速,将于今年下半年动工建设。

    按计划,我市今年将启动京港澳高速公路扩容、醴茶铁路电气化改造、渝长厦铁路联络线等项目前期工作。同时,确保醴娄高速、茶界高速、湘江大道二期实质性开工建设。

    据了解,醴娄高速又称沪昆高速(醴陵至娄底段)复线,是我省规划“七纵九横”高速公路网第四横中的一段。

    该项目东起醴陵与江西萍乡交界处的金鱼石,途经醴陵市、渌口区、天元区和湘潭市,止于娄底市,全长153公里,其中,株洲市域范围内长约61公里。项目全线按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设计,设计时速为120公里。

    株洲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业伟介绍,醴娄高速和茶界高速将于9月和12月实质性动工。

    “高速大家庭”再添新成员的同时,G106、G320、G322、G356、G357等5条国道,也将于今年进行大中修或提质改造;株洲综合客运枢纽、株洲西综合客运枢纽、S105云龙楠山铺至醴陵塘坊公路、S327渌口区龙凤冲至芦淞区栗塘公路(东城大道西延)、G356茶陵浣溪至太英公路等项目,将进一步加速建设。

    此外,炎陵西互通、隆兴坳互通完成改造和新建之后,上下高速将更加方便。

    2快速廊道+常规公交 公交真正优先

    2019年,我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公交都市验收的地级市。今年,我市公交都市建设将进一步向纵深推进。

    徐业伟介绍,我市今年将加速公交快速廊道建设,全面启动全市公共交通网络优化调整,构建以公交快速廊道为骨干、区域常规公交小循环为基础的公交路网体系,真正实现公交优先。

    公交快速廊道的建设,将在道路中间设置岛式站台,市民通过人行天桥、地下通道或者斑马线,进入岛式站台乘坐公交车,保证公交车辆的专有路权以及信号优先的权利,提升城市公共交通通行效率。

    据了解,项目将分三期启动建设,共建成4条快速廊道,其中一期工程为神农大道—长江路—泰山路廊道以及向阳广场至武广株洲西站廊道;二期拟建设清石基地至渌口区纵向廊道,并延伸向阳广场至430厂的横向廊道;三期工程拟建设城铁大丰站至环线的横向廊道。

    作为公交快速廊道建设中的一部分,智轨ART列车将于今年过河。

    根据计划,8月份,我市将完成智轨ART湖南工业大学至株洲火车站的线路建设,红卫桥改造完成之后,智轨ART的运行线路,还将从红卫桥延伸至向阳广场。

    3城乡客运一体化+“四好农村路”建设 实现村村通客车、组组通公路

    2020年,不仅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全面决胜小康之年。

    为全面决胜小康夯底筑基,我市今年将全面推行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进一步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努力实现村村通客车、组组通公路的目标。

    2019年,醴陵市、茶陵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今年我市将全面打造“四好农村路”示范工程,全面推行“路长制”,在各县市区打造4条以上“四好农村路”样板路。

    根据计划,今年我市将在已完成1180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实施206公里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工程,完成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10公里,渡改桥项目4个,续建7个客运站场,新建7个乡镇服务站、50个农村客运招呼站。

    去年,城乡客运一体化在攸县全面试点推开,农村客运班线,开始以公交化的开行方式,开进攸县城郊的乡镇、农村,春运回家的“最后一公里”,正在逐步打通。

    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后,负责攸县城乡客运的营运主体,就只有一家公司,公车公营的营运模式,改变了以往多家公司经营、线路重复、车况老旧、抢客超员等乱象;此外,此前一些不通客车的边远乡镇、村,目前也通了客车,相较于改革前,票价整体下降30%,为农村百姓出行节省不少出行成本。

    今年,城乡客运一体化改革将在全市全面推行,目标是实现村村通客车全覆盖。

    4面向“十四五” 交通运输明确五大定位

    面向“十四五”,全市交通运输工作明确五大发展定位。

    ——搭建“一个平台”:即建设一个智慧交通“大平台”,构建集行业管理、综合监测、指挥调度、安全保障、应急管理、运行分析和公众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智慧交通应用系统;

    ——织就“两张网”:融入国家“发达快速、干线完善、基础广泛”的交通网;打造“长株潭半小时、株醴攸一小时、市域一个半小时”通勤网;

    ——实现“三个转变”: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

    ——建成“交通四区”:抢抓“建设交通强国”战略机遇,以湖南省成为交通强国建设试点为契机,着力打造株洲的综合交通样板区、改革创新先行区、区域合作示范区、科技兴交试验区;

    ——构建“五大体系”: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5空、铁、水、公四路发力 “十四五”初定这些“大事情”

    锚定五大定位,按照“1+10+7”总体思路,株洲市“十四五”交通发展规划已着手编制,即1个交通运输发展总体规划、10个县市区交通运输专项规划、7个专题规划研究。

    根据初步构想,未来五年,我市将在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巩固铁路枢纽地位、加快黄金航道水运建设、优化公路网等方面重点发力。

    加快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株洲通用机场辐射带动作用,争取机场常态化低空空域,开辟与长沙黄花、衡阳南岳等周边机场的低空航线,加快各县(市)区通用机场选址建设。

    巩固铁路枢纽地位,争取咸邵高铁、株福高铁采用“株洲方案”,渝长厦支线、长株磁浮、长沙地铁3号线南延至株洲;推进韶山至井冈山城际铁路、炎陵火车站至神农谷新型轨道交通建设,打造红色专列、旅游专列;积极探索铁路“公交化”,打破城市群边界效应,加快区域协同发展;将武广高铁株洲西站、沪昆高铁醴陵站分别打造成长株潭高铁的南枢纽、东枢纽;争取高铁站、普铁站、城轨站增开始发和经停的列车20趟次以上;提升中欧株洲国际货运班列、株洲至深圳港海铁联运班列运营能力。

    加快黄金航道水运建设。完成湘江2000吨级航道疏浚工程和湘江株洲段航道改造,提升铜塘湾、渌口和湖塘等港区吞吐能力,提高通江达海能力;加快推进“水上公交”建设,带动沿岸产业发展。

    在优化公路网方面,推进京港澳扩容、吉邵高速、上栗至醴陵高速、醴娄高速东延、长株潭东外环线、株潭南绕城高速等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高等级公路覆盖建制镇,全面解决乡镇上下高速断头路问题,实现90%的乡镇实现最少有1条二级以上等级公路、80%的乡镇政府区域实现就近上下高速,通行时间在20分钟以内。加快建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覆盖广泛、安全可靠的公路网线,实现高速公路辐射全国、国省干线市县通达、农村公路进村入户。

    回眸2019

    2019年全市交通运输工作亮点点击

    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亿元

    长株潭城际铁路“四完善、两加快”改造完成;东城大道竣工通车;S345茶陵和吕至攸县高和公路三期、岳汝高速炎陵西互通改造、株洲农产品物流交易中心完工;黄花国际机场株洲城市候机楼建成启用。S105云龙楠山铺至醴陵塘坊公路、G356浣溪至太英、S347茶陵夏乐至浣溪等项目加快建设。醴娄高速、云龙大道路(株洲段)快速化改造、岳汝高速隆鑫坳互通、衡炎高速茶陵互通至G322路网有效衔接、荷塘综合现代物流等项目完成前期、陆续开工建设。昭云大道等长株潭一体化“三干两轨四连接线”、茶陵至界首高速公路、株洲港湖塘港区株洲电厂码头、渌口港区一期工程等项目前期有序推进。

    “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

    完成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设1180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13公里、窄路加宽85公里、安防工程351公里、危桥改造10座、农村客运招呼站50个,通村通组公路、25户及100人以上自然村通水泥(沥青)路、建制村通客班车均达100%。开展了“提路况、清水沟”专项行动,疏通水沟3916公里、路面修补37411平方米,公路等级率、铺装率、常养率、绿化率等指标大幅提升。醴陵市、茶陵县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攸县成功入选省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

    完成2个贫困县交通投资6.3亿元,渌口区宏图村和攸县柏市社区对口扶贫任务圆满完成,实现扶贫项目优先安排、扶贫资金优先保障、扶贫工作优先对接;航道疏浚防污和钓鱼平台、吸砂船、船舶生活污水处理装置整治工作销号完成;国省道投融资长效机制逐步完善,节约建设资金约6000万元,争取交通运建设和运行资金2.98亿元。

    巡游出租车改革在全国率先破冰

    以“明晰产权、两权合一、集约管理、降低成本、规范运营”为核心的改革工作顺利推进、圆满完成,清理规范经营关系、集约管理模式开全国之先河,有效化解了行业积累多年的矛盾问题,强力扭转了行业不稳定风险易发多发的局面,推动了行业步入良性健康发展的轨道。

    公交都市创建在全国成为典范

    聚焦重点任务、主动创新实践,克服地方财政不足的困难,构建了公交都市创建的“六大模式”,形成了“以常规公交为主体,慢行交通为补充,城际铁路为延伸,智轨电车为特色”的绿色出行体系,获得交通运输部验收组高度评价,成为全国第一个完成公交都市验收的地级市。

    醴茶铁路恢复客运运营大势已定

    通过积极汇报协调和大量具体的工作,醴茶铁路复开获得国务院、国铁总公司、省市相关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大力支持,沿线设施改造和隐患整治全面完成,老区人民期盼已久的醴茶铁路恢复客运运营即将实现。

    “放管服”改革纵深推进

    客运、货运、驾培、维修审批监管职责有序下放;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先行先试,成立了联合执法队伍,开展了一系列集中专项整治行动,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400余起;所有行政审批事项进驻市民服务中心办结;温暖企业行动、交通文明行动深入开展。

    “平安交通”建设全面深化

    “落实企业主体责任年”“强执法防事故”“平安交通”等活动深入开展,检查生产经营单位3774家次,下达执法文书342份,排查安全隐患118个,实施经济处罚129.83万元;交通问题顽瘴痼疾集中整治行动全面启动并初见成效;铁路沿线安全隐患整治在全省率先完成、整治效果明显,累计投入1000余万元整治安全隐患126处。

    智慧交通建设提速提质

    ETC发行安装44.2万台;交通一卡通全面实现互联互通;驾校AI机器人教学创新发展;对出租车智能管理系统进行了升级扩容,新安装了智能顶灯、行为识别系统、人脸识别系统等车载设备;585台“两客”车辆全部安装主动安全防范智能终端;交通运输综合信息监控中心建成使用,对重点运输车船实施24小时动态监管,实现管理手段由“人海战术”到“技防战术”的重大转变。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