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关丝瓜种植带 面积将达1万亩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刘毅

    通讯员/罗金鹏 齐婷

    株洲日报讯 3月12日,芦淞区白关镇卦石村,一个个温室大棚整齐排列,旷建新等村民穿上高筒雨鞋,在泥泞的大棚里分散作业,忙着移栽丝瓜苗。“这几天辛苦一点,丝瓜可赶在五月初上市,卖个好价钱,‘分红’也有指望。”旷建新说。

    旷建新把自家的3亩地全部入股株洲农家壹号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自己也在此上班。过去合作社流转的180亩农田全部种植富硒稻,今年改种了70亩白关丝瓜。“白关丝瓜成功申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目前正在公示,种丝瓜效益好。”该合作社理事长刘冬云说,移栽后50天就能采摘销售,刚上市时可卖到15元一斤,采摘期可持续至11月,预计一亩田的纯利有1.5万元,比种植富硒稻每亩可增收6000元左右。

    而在白关镇残梅村丝瓜育苗基地,温室大棚绿意盎然,17万余株丝瓜苗布满了苗床,长势喜人。“在4月10日前,这些丝瓜苗将全部移栽完。”基地负责人袁深根说。

    “白关十里铺,丝瓜万家甜。”白关丝瓜是该镇1933年以来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农产品,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品牌效应。白关镇党委副书记万里介绍,镇里正在打造蚕梅——东山——卦石的白关丝瓜种植带,种植面积将达1万亩,今年计划新建大棚800余亩,解决刚上市时白关丝瓜供应不足问题。“对接了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大型商超,扩大销路,正在和台湾的一家深加工企业洽谈,提高产品附加值。”他说。

    农时不等人。当天,芦淞区召开当前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推进会,要求再次走访辖区农资经营门店和生产企业,确保市场供应充足,抓好春季作物培管及种苗供应、农业机械检修养护、农田小水利项目建设等工作,并派驻农业技术人员到生产一线,做到防疫和农业生产两不误。目前,仅白关镇就已完成土地复耕1.6万亩,种植了白关丝瓜、茄子、西瓜等20余种果蔬,涉及一万余农户。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