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微法院” 让群众“一次都不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互联网+”保障群众生产生活之二

    株洲日报记者 沈全华

    通讯员/罗丽芳 李谨希 周子熙

    “请保持网络信号畅通,现在开庭……”3月2日,芦淞区人民法院通过“云上法庭+微信支付”方式对一起侵权责任纠纷案件进行开庭,双方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当庭兑现赔偿款3000元。

    疫情爆发以来,我市两级法院通过“湖南网上法院”、微信小程序“湖南移动微法院”、人民法院调解平台等网络平台,为当事人提供网上立案、网上申诉信访、“云上法庭”等“隔空”服务,让群众“一次都不跑”就可打好官司,实现了疫情防控和审判执行“两手抓”“两促进”。

    “云立案”给力,递交材料不出门

    “您昨天提起的网上立案申请我院已收到,还缺少一些证据材料,请及时补充。”近日,攸县人民法院立案庭干警周洁在网上查看一份立案材料后,赶紧给当事人胡女士打电话。

    第二天,胡女士补充了材料,这起民事诉讼立案申请顺利通过。随后,她收到干警的电话,被详细告知立案进展及后续相关程序。

    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信访局局长柳志军表示,通过网上立案、跨域立案、邮寄立案等诉讼服务,当事人在家也能立案。春节后上班20天内,全市法院系统就办理网上立案180件。

    “云上法庭”提速,50分钟案结事了

    自2月3日起,市县两级法院纷纷通过“云上法庭”审判案件,既便民又高效。2月26日,天元区人民法院民庭法官尹利容利用微信视频方式,50分钟就审结了一起债务纠纷案件,当庭判决并送达判决书。

    “法院及时安排了视频庭审,我们非常满意!”相关案件双方当事人纷纷表示,对案件审理均没有异议。

    “云执行”解急,84名民工家门口取款

    通过“云执行”模式,节后上班伊始,荷塘区人民法院干警就将涉及84名农民工、金额达890万余元的欠薪案执行到位。

    接到谭某等人申请执行江苏某路桥建设有限公司系列涉农民工工资案件后,该院审判、执行、立案、财务等综合保障部门特事特办,用好“网上办,线下寄”联动立案执行的便捷通道机制,经网上立案、“总对总”查控、邮寄送达等程序,将该批案件执行到位。

    分散在全国各地的84件案件的申请执行人,凭本人身份证和法院短信,就可到就近银行领取案款。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