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罗雄武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老旧小区,面临着缺物业、少人手、设施简陋等难题,如何做好防疫?
这两日,记者对城区部分老旧小区进行走访。
守门人:不放过一个
3月1日凌晨,冷风飕飕,天元区大湖塘一村,两位妇女准备进小区。
“拿你们的通行卡给我看看,还有身份证。”嵩山街道办事处防疫工作人员易明凤语气明确。
对方说话吞吐。
“你们是跑过来打牌的吧?”易明凤当面批评,“真是不要命,疫情期间还乱窜。”
她们一听,赶紧离开了。
2月1日以来,易明凤与另外两名同事一直在小区值班。刚开始天冷时,他们就春风站在一个门店的屋檐下躲避风雨。
大湖塘一村小区8栋楼、600多人,一直都无物业管理。“我们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委托升华物业全力协助社区,对该小区开展疫情防控。”嵩山街道办相关负责人表示。
石峰区沈家湾社区有17个老旧小区、6000多居民,社区仅8名工作人员。半个月前,社区党支部书记廖青梅因疲劳过度而晕倒,被同事紧急送往医院。“现在,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干部联动防疫,还成立了社区防疫临时党支部,50位党员轮值值勤,小区的防线更牢固。”廖青梅说。
帮帮团:支援防疫前线
2月29日,石峰区花果山社区,80后志愿者肖卓戴着口罩,在入口处执勤。
看到一位老奶奶进门,他走上前量体温。老奶奶笑着说:“又要测体温啊。我出去买个菜,都不到半小时。”
“奶奶,多测无妨,这样才能万无一失。”他说。
肖卓所在公司未复工,他一直忙着做志愿服务。与他一同值勤的志愿者,是57岁的陈湘,她父母年迈住院,每天早晚送餐后,就一直守在这里。城发集团的工作队也赶来支援,送来口罩、消毒酒精等防疫物资。
29日早上,株洲晚报志愿者易跃平提着水饺、包子、牛奶送到芦淞区荷叶社区凇忆小区黄达顺老人手里。老人是位抗战老兵,今年96岁,唯一的儿子也因中风需要人照顾。疫情发生后,易跃平和志愿者轮班,每隔三天给老人送菜。社区给老人准备了中餐、晚餐。志愿者开始给老人送早餐。
采购、搬运、送货上门……为了保障居家隔离居民的生活物资补给,荷塘区西子社区青年志愿者凌风求,利用微信群帮助老旧小区居民采购生鲜蔬菜和生活用品。疫情发生以来,凌风求和其他志愿者自发成为“跑腿小哥”“代购小妹”“电话联络员”“站岗小兵”,穿梭在街巷小区。
邻里亲:互帮互助抗疫
日前,天元区大湖塘二村小区里,艺千造型理发店的老板晏分配拿起梳子、电推剪,帮小区里的居民修理起头发。
“我们就是给大家送点老家种的菜。”天元区泰华二村小区实施封闭式管理,不少居民的春节储备物资也消耗殆尽。黄蕾、刘小文夫妻俩立即让雷打石的家人采摘自家种的菜,连夜清洗捆扎,送给左邻右舍。
看到天元区泰华二村、尧信花园、保利怡沁园的小区居民买不到口罩,80后妹子马姝把家里的100只口罩分给急需的居民。“乡里乡亲的,要抱团取暖。大家平安才叫平安。”她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