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邹家虎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近日,我市提拔6名在疫情防控一线的医务工作者。主动请缨、冲锋一线,他们以实际行动书写着英勇而感人的故事。
刘毅:
疫情不退,我们不回
刘毅提拔前是市中心医院呼吸二科副主任、市援鄂医疗队队长兼临时党总支书记,拟提拔为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主任。
1月22日(腊月二十八),刘毅递交支援湖北抗疫的“请战书”。医务科负责人问他,家属同不同意?他说:“我爱人也是党员,她肯定全力支持。”抵达黄冈后,作为队长,刘毅迅速进入角色,快速部署医疗队各项工作,进驻病房、协助诊疗、核对病人情况等。工作中,他还负责病人诊疗,每天忙到深夜。
新冠肺炎传播力强,为病人作气管切开手术挑战非常大,他总是第一个冲上前。他随时解答患者疑惑,降低患者内心恐慌与紧张。
“我们有句口号:不计报酬、不论生死、不问归期。换句话说,这也是我们的承诺:疫情不退,我们不回;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刘毅说。
曹正安:
我们不上,哪个上
曹正安提拔前是市疾控中心检验科副科长,拟提拔为市疾控中心检验科科长。
实验室检测是疫情防控中的关键一环。为了确保检测结果快速准确,曹正安多次组织检验专家,反复推敲,最终出台我市新冠病毒检测方案。
接到病人的样本后,曹正安和同事们通常在3至4小时内出检测结果,随时来样随时工作,24小时轮班,尽可能为诊断和治疗争取时间。由于身着厚厚的防护服,加上精神高度紧张,一场实验过后,大家早已汗流浃背。曹正安说,“阻击疫情的时候,我们不上哪个上?”
2月23日,市疾控中心首次从我市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粪便中检测出SARS-CoV-2(2019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填补了我市新型冠状病毒筛查中粪便样本中无检出的空白。
姜飞军:
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
姜飞军提拔前是市二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拟提拔为科室副主任(科长)。
1月23日晚,姜飞军看到医院招募信息后,不顾左足趾骨骨折尚未痊愈,从汨罗老家赶回医院。他说:“我有抗非典经历,轻伤不下火线。”2003年3月至6月,姜飞军参加了抗击非典的战斗。2015年、2016年,他两次主动申请支援西藏医疗事业。
在黄冈抗疫一线,姜飞军带领队员冲锋在前,忘我工作。为了减少感染机率,他和队员都剪短了头发;为了节约防护服,他们穿着成人纸尿裤上班,工作时间里不能吃饭、喝水、上厕所。任务重、压力大,可他从未退缩。“我是一名医生,也是一名党员。若有战,召必回,战必胜。”姜飞军说。
戴思智:
一定把你们安全带回去
戴思智提拔前是市三三一医院呼吸内科副主任医师,拟提拔为该科室副主任(科长)。
1月25日,戴思智带领湖南援助湖北第一批医疗队株洲组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分队驰援湖北黄冈。当地医院条件有限,队员们难免有些紧张情绪,作为队长,他安抚队员说,“我一定会把你们安全带回去。”
正式进入大别山区域医疗救治中心后,他迅速投入紧张的工作中:完善医疗方案,合理调配人员,改善医院环境,为队员加油鼓劲、安抚疏导等。为了让年轻医生安心工作,他放弃休息时间主动陪班。
戴思智给每个病人配置一张病历卡,卡上不仅有患者病情与治疗方案,还有暖心关怀和鼓励话语。为了方便交流,他还和战友们在驻地集体学习黄冈方言。
程琳:
工作两不误,只误家里事
程琳提拔前是市三三一医院院感科副主任医师,拟提拔本科室副主任(科长)。
作为市临床救治组专家组专家,程琳承担了芦淞区、茶陵县疑似病例会诊工作和渌口区人民医院、炎陵县人民医院院感防控技术指导工作。她说,疫情就是命令,作为医院感染控制负责人,她必须随时准备到防疫第一线。
自1月中旬开始,她院内院外兼顾两不误,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程琳多次来到渌口区人民医院,进行问题查找和技术指导,提出很多建设性意见,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和推广。
此外,程琳非常关注医务人员的自身安全,她在渌口区人民医院组织《加强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的规范化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医务人员的掌握防护意识、降低了医务人员被感染的风险。她爱人开玩笑说,“你的工作两不误是做到位了,但还是有一误,把家里的事误了。”
谢建梅:
到黄冈,只是换个战场
谢建梅提拔前是市中心医院感染内科护士,拟提拔为副护士长。
此次疫情中,谢建梅主动请缨,奔赴黄冈支援抗疫。在去黄冈的路上,队友问她怕不怕,她笑了笑回答说,“感染内科本来就是一线战场,从株洲到黄冈,只是换了个战场而已,不管在哪,我相信都是必胜。”
到达黄冈后,谢建梅主要负责所有具体事宜的落地实施,大到病房分区,小到桌椅板凳摆放、物资定位,每一个细节她都用心考虑。体型弱小的她,每天还承担着6到8小时的高强度护理工作。一天下来,微信步数都是2万步以上。
有位老年患者,情绪焦虑,吃不下东西也不配合治疗。谢建梅做完护理工作后,就来到该患者床边,主动和他拉家常。几番沟通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并夸赞谢建梅是“黑暗里的白衣天使”。她还主动留下自己的电话和微信号,随时解答患者的疑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