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20200213A2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李军

    通讯员/何丽芳

    株洲日报讯 两层医用防护口罩再加一个护目镜,两层防护服再加一层隔离衣,一双防护鞋再加两双鞋套,还有三层医用橡胶手套。2月12日下午,市三医院睡眠医学科主任赵烨勋告诉记者,赴渌口区人民医院为新冠肺炎患者会诊那次,是他从医10多年来,头一次如此严阵以待地进行心理干预。

    那天是2月6日,上午8点多,赵烨勋赶到渌口区人民医院,为出现相关心理问题的新冠肺炎患者会诊。经过工作交接,9点左右,赵烨勋在相关工作人员的陪同下,先后到了轻症康复病区与重症病区。

    第一位患者是女士,以前患过焦虑症,赵烨勋与她交流后,得知她因为对新冠肺炎不了解产生了焦虑。赵烨勋耐心做了解释,给予了支持性治疗。患者的眼睛慢慢眯了起来,露出了笑容,她还说:“相信我会很快好起来。”听到她的话,赵烨勋也笑了。

    第二个是小伙子,沉默寡言,交谈时显得很没精神,对自身情况十分担忧,甚至有放弃治疗的念头。“明显可以看出有了抑郁的症状。”赵烨勋对小伙子进行了心理疏导,引导他认识到,通过前期治疗他已从呼吸机输氧变为普通给氧,病情明显好转,只要坚强起来积极配合治疗一定可以痊愈。渐渐的,小伙子开朗了一些。

    最后一位患者是位女士,一会儿担心输液慢了或停了,一会儿担心呼吸机停止了给氧,“很焦虑”。她认为,是自己把新冠肺炎感染给家人的,深感自责和愧疚。经过开导,她说出了更多心事:“很担心我的小孩,他今年高考,希望不要耽误他的学习;我的母亲也在住院,她已经85岁了,身体会不会受得了?……”一个多小时的心理干预后,她的情绪平稳了很多。

    从隔离病区出来,已是下午1点多,赵烨勋出了一身汗。回到株洲,他把自己隔离观察了几天,才回到家里。

    这些天,赵烨勋一直关注着会诊患者的情况,得知前两位患者的心理状况有了明显改善,尤其是那个小伙子,现在还能和医护人员说笑了,他感到非常高兴。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