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活校本数据 让教育“吐故纳新”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1月22日,我踏进第六届全国数据驱动教育改进研讨会会场。

    这一次,作为数据教师,我将展示芦淞教育“实施抽样测评,用活校本数据”的实践经验。

    站上发言席,按照组委会要求,我用短短15分钟时间,展示团队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也在全国舞台展示芦淞教育的精彩。

    “大数据引入教育”,这一话题一下子吸引了众人。我看见台下渴求的眼光。

    “具体操作上,我们形成了多平台存储数据驱动、多渠道来源、多方式采集、多元化发展、多类型叠加的大数据体系,研究数据涉及品德、体育、学业、负担、实践能力等区级数据报告,以及学科、各类项目等校级数据报告,目标直指深化课程改革……”

    15分钟,芦淞区教育数据发展的故事、数据路径与策略的研究,数据驱动源头的探寻,数据驱动引擎的建构,团队的设计理念与实践策略……我的讲述赢得听众阵阵掌声。

    我懂得,让数据发声、让数据不断地驱动着区域教育改进的梦想,已经慢慢照进了现实。

    我的判断没错:北京师范大学刘红云教授、广西师范大学罗星凯教授现场点评:株洲“双评双试”评价优化引擎是科学的,是有效的。

    主题宣讲会后,我马上由演讲嘉宾转换角色成为第二分会场的主持人。我尝试用自己的研究视角,探寻数据驱动教育发展项目的发展方向,让来自前方的声音带动基层的工作与实践。

    归来,这句话一直在脑海徘徊:教育创新,提升芦淞力量。

    (株洲日报记者 成建梅 整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