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理平
去年,电影《我不是药神》一经播出,就戳中了大众的痛点,引发了舆论热议。影片反映的是社会各界对看病难、吃药贵这一民生问题的普遍关注。
只有全面健康,才有全面小康。老百姓关心的看得起病、看得好病、方便看病。当群众享受到了好的就医条件,获得感和幸福感将大大提升。
这些年,我市从硬件、软件完善入手,抓就医环境优化,从深化改革入手,抓医疗水平提高。先后完成市中心医院田心院区提质改造、市妇幼保健院搬迁及改扩建等工程,组建医疗联合体69个,城区公立医院医疗服务价格实际补偿率达80.64%,进一步打造15分钟医疗服务圈。我市发展医联体促进分级诊疗、深化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等走在全国前列,获得国家卫生城市、全国首批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城市等“国字号”招牌。
随着就医环境的持续改善,老百姓看病更便捷实惠了。但是,我们离群众的向往还有差距。从全省来看,不少株洲人宁愿舍近求远,奔赴长沙去看病;从全市来看,各医院间的医疗资源不均衡,有的人满为患,床位难求,有的就诊患者不多,资源被闲置。实施取消以药补医改革后,大医院开药少了,但检查的项目多了,小诊所开药依然“下手狠”。
以问题为导向,哪里不足补哪里。我们要采取“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改善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水平。政府要持续发挥“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守住医疗的公益性和公平性,合理调整卫生资源布局,让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协同发展,要“一盘棋”推进医改工作,走一步、看三步,防止变形走样,防止“按下葫芦浮起瓢”。要进一步扩大医保覆盖面,发挥民间公益组织的力量,给每个家庭多上一份保险,防止因病致贫。
今天,人们对健康的期望值更高。我们要有一心为民的公仆情,把不断增进群众就医上的获得感作为医疗事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不让任何一个群众因健康问题而掉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