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运宪等来株 为教师开讲“阅读与写作”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朱 洁

    水运宪相信,一位热爱文学、喜欢“阅读与写作”的老师,一定是有趣的老师。刘建琼表示,一位有趣的老师,教书才能有味道,才能成为学生们喜欢的好老师。11月30日,著名作家水运宪、全国著名语文特级教师刘建琼应邀来株,为全市300余中小学教师开讲。期间,两位专家展开高端对话,共聊教师的“阅读与写作”。

    水运宪:生活给了文学生命

    水运宪结合自己创作生涯谈“文学与生活”。

    小说《祸起萧墙》曾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也是水运宪的成名作。上世纪80年代初,这部针砭时弊的中篇小说发表在《收获》上,产生了广泛影响。水运宪谈及当年的创作初衷,表示就是本着一股“铁肩担道义”的想法,希望将改革开初期企业的一些弊病揭示出来。“这也是当时大多数作家的创作初衷。”水运宪坦言,“那时的作家都有家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 ”

    而谈及最耳熟能详的作品——《乌龙山剿匪记》时,他感慨,“写作是需要下苦功夫的,深入生活才能了解生活,生活才能给文学以生命。”

    一个常德人对湘西剿匪的故事并不了解。为深入生活,当年,水运宪走遍湘西的深山老林,寻找健在的“土匪”和百姓。湘西人不善言谈,有些事也不愿分享,为了获得他们的信任,水运宪入乡随俗,先和当地人喝包谷烧交朋友。前后七个月时间,他走烂了三双旅游鞋,胃出血差点把胃割掉,收集到厚实的创作材料。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水运宪的剧本拍成了电视剧,那绝对是当时万人空巷的作品。

    刘建琼:味道从哪里来?

    刘建琼是教授、学者、研究员。他表示自己最喜欢的身份是“语文特级教师”。

    他问在场教师,为什么大家这么认真地听水运宪先生的分享?因为水运宪先生为文好看,说话有趣。一个人,只有经过文化的浸润,才有这样的心灵。

    如何获得这种浸润?水运宪、刘建琼都认为应该从阅读中来。

    多年前,刘建琼指导过一堂中学语文课。一位老师讲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因为班上有几个同学捣乱,便严厉批评了班级。一节课下来,这位老师认为同学们和她互动太少,教学没有达到她预期的效果。“我的看法是,这么一篇美文,上课也应该营造一种幽静、抒情的氛围。可惜的是,她的批评破坏了这种感觉。当然,如果当天上的是《纪念刘和珍君》,那应该没问题……”

    类似的感悟,来自教师的人文素养,源于多阅读多写作多思考。

    老一辈的名人朱光潜、朱自清、叶圣陶、郑振铎、丰子恺,多热爱阅读,善于写作,教书育人有味有道。“味就是有趣,有故事;道指有方法论。”刘建琼说。

    嘉宾

    简介

    水运宪,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名誉主席,省作家协会名誉主席,代表作《祸起萧墙》获第二届全国优秀中篇奖,大型话剧《为了幸福干杯》由北京人民艺术剧院首演,获全国优秀剧本奖。电视连续剧《乌龙山剿匪记》创全国收视纪录,荣获金鹰大奖。电视连续剧《天不藏奸》《乔省长和他的女儿们》《天下归心》《大抉择》等剧本均获全国性各类奖项。

    刘建琼,特级教师,研究员,博导,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为省教科院基础教育研究所所长、省教育战略研究中心理事、全国中语会常务理事、省中语会副理事长等。出版《语文的境界与追求》《走在教书的路上——特级教师的修养与境界》《重建学校生活秩序——校长课程领导力叙述》等专著17部。

    水运宪(右)和刘建琼(左)的高端对话。中为主持人。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