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初,炎陵县启动“最美庭院”创建活动,以庭院美、居室美、厨厕美、身心美为目标,把美丽“植进”千家万户。
以村为单位,该县每季度按照10%的比例,开展“最美庭院”评选,邀请村民进行监督,确保评选公平、公正。
各村结合实际,做好自选动作。中村瑶族乡梅岗村的党员干部、妇联执委等家庭带头示范,群众纷纷跟上。对每季度评为“最美庭院”的家庭挂上牌子,给予奖励。
霞阳镇有17个村8000多个农户,各村建有“‘她代表’工作微信群”,在群里安排创建工作,好的、不好的,及时在群里晒出来。蔬菜村陈科鹍家为争创“最美庭院”,全家动员,轮流值日。
“一个土坑两块板,三尺土墙围四边。”这是炎陵农村传统厕所的写照。那些露天厕所,无遮盖、无处理,一到夏天,蚊蝇大量繁殖,气味刺鼻。
农村“厕所革命”看似小事,却是老百姓生活中的大事。该县实行“厕所革命”,对旱厕改为冲水式厕所的,政府给予400元/个的奖励,对旱厕改为无害化厕所的奖励1500元/个。目前,下村乡已有8000余农户完成改厕工作,占年度任务的94%;大院农场已完成75个,占年度任务的100%。
“起初,农村改厕并不被大多数村民所接受,这也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卫生陋习使然。”沔渡镇大江村有关负责人介绍,从一户一户上门劝说,到村民主动改厕,群众根深蒂固的一些卫生习惯逐渐在改变。
截至目前,全县共有4842个旱厕改为冲水式厕所或无害化厕所。按照计划,到2020年,改造率要达到100%。
根治“顽疾”
污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过去,农村居民的生活污水直接排放,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炎陵县结合人居环境整治,探索出生活污水人工生态湿地处理法,在人口分散地区采用单户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在人口较集中地区采用联户型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各地根据实际,对建设户进行“以奖代补”,激发了村民们改造的积极性。
在鹿原镇洣西村的一块块生态湿地内,美人蕉、黑麦草等植物迎风摇曳。当地村民说:“污浊的生活污水流经这里之后,就神奇般变成了涓涓清流。”
目前,该县已建成人工湿地等农村污水处理系统5000多户,让生活污水达标排放。这样一来,农村臭气熏天、蚊蝇成群、遇暴雨粪水四溢等影响人居环境问题迎刃而解。
农业污染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该县积极引导养殖业规模化发展,加大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力度,支持规模化养殖场畜禽粪污综合治理与利用,做好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有效防治了畜禽污染,提升了养殖业废弃物循环化利用水平。
控制面源污染,引导农民少用或不用农药和化肥,多用有机肥,以提高农产品品质、减少环境污染。如今,全县主要农产品中,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达29个,总种植面积达9.3万亩,占比为40.9%。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带来更深层次的变化:在整洁卫生的环境里,一些以前邋里邋遢的村民开始注意自己的仪表,衣着干净整洁,言行举止优雅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