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6颗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
12月7日10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新华社发
▼
相关链接
“一箭六星”
12月7日16时52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采用“一箭六星”的方式,成功将和德二号A/B卫星、天仪16/17卫星、天启四号A/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和德二号A/B卫星是“天行者”星座首批业务星,主要为全球用户提供环境感知、物资监管、应急通信增强、全球船舶和航空器信息采集等服务。天仪16/17卫星是一颗中分辨率微纳遥感卫星,主要用于开展灾害应急监测、海洋海事应用、农业遥感服务、极地环境监测等卫星数据应用。天启四号A/B卫星是北京国电高科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低轨物联网卫星,卫星入轨后,将实现5星组网运行,为政府、行业等用户提供全球物联网数据传输和应急通信、物资跟踪及态势感知等服务。
据新华社太原12月7日电 12月7日的6个小时内,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两枚同型号火箭,相继将7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当日10时55分,一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托举着“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顺利升空。16时52分,又一枚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腾空而起,将6颗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6小时之内,在同一发射场进行两次航天发射,这是中国航天的新纪录,也标志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在快速发射和应急发射能力上取得突破。
近年来,随着航天发射密度持续提升,快速、高效已成为现代化航天发射场必须面对的课题。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前瞻未来发射需求,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在优化组织模式和推动精细化管理工程上下功夫,相继圆满完成长征六号“一箭20星”,我国首次海上发射等重大航天任务,不断刷新进军太空的中国高度。
“6小时之内圆满完成两次卫星发射任务,表明中心在一体测发、多星联调、快速转换、全程管控等快速发射核心能力建设上已取得突破性进展。”中心主任于志坚说。
据介绍,传统航天发射环环相扣、一步一动链式组织模式,存在风险高、准备周期长等缺陷,难以适应多发并行、快速发射的新要求,中心便将测试、发射、测控等系统科学划分模块,链入数字化指挥系统,针对任务需求进行模块组合,实现由大而全的系统保障向小而精的模块化保障过渡,使发射效率大幅提升。
“吉林一号”
高分02B卫星
12月7日10时55分,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快舟一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发射升空。卫星顺利进入预定轨道,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吉林一号”高分02B卫星是新型光学遥感卫星,具备高分辨率、大幅宽、高速数传等特点。卫星入轨后,将与此前发射的14颗“吉林一号”卫星组网,为农业、林业、资源、环境等行业用户提供更加丰富的遥感数据和产品服务。
据新华社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