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惠企政策落地 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为了解惠企政策在全市民营企业的落实情况,今年4月以来,我结合开展“温暖企业行动”,通过走访企业、召开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进行了深入调研。

    一、惠企政策贯彻有力。政策宣传有声势。各级、各部门通过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和政策解读等方式对惠企政策进行了宣传、推送,各类政策传递及时。政策服务有力度。市本级出台多项惠企措施,从人才、金融、要素保障等多个方面加强政策扶持。政策落实有成效。九成以上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近两年累计落实各类税收减免31.6亿元,减少企业收费负担13.5亿元。

    二、政策落地仍有不足。政策知晓率不够高。惠企政策涉及面广,缺乏统一的发布渠道,企业对接政策不及时、不全面,政策实际知晓率不高。政策利用率不够高。部分企业对惠企政策不重视,对政策的申报条件、申报材料和申报流程不熟悉,不懂政策、不会用政策的情况较为普遍。突出问题亟待破解。减税降费方面,转供电费难降低、“营改增”致部分劳动密集型企业税负不降反增、社保征缴职能将转至税务部门引发民企普遍担忧。融资方面,企业固定资产抵押贷款抵押率偏低、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难获质押贷款、政策性融资担保公司缺失、银行对民营企业信贷利率普遍上浮。人才引进方面,柔性引才难享人才补贴、高端人才引进配套政策难落实、民营企业人才职称评定通道不畅、企业用工招工难。其他方面,一些鼓励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兑现难、小微企业集聚度不高,等等。

    三、创新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打造惠企高效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涉企信息服务平台,实现各类惠企政策精准导航;加强民企管理人员培训,提升民企政策运用意识和能力。建立政策落实保障机制。健全惠企政策落实评价体系,推动政策制定、落实各环节不断完善;保障民企平等地位,提高民企职工劳模等荣誉评选比例,开展违约拖欠民企款项清理;加大面向民企的政府采购力度;加强金融监管,消除针对民企的隐性信贷门槛。解决政策落地突出难题。构建民企职称评定联动机制。扩大信贷风险补偿基金规模,成立政策性担保公司。借鉴浙江等地做法,解决好专利权等无形资产质押贷款问题。健全人才评估机制和跟踪管理服务机制,抓好引才用才留才工作。开展民营企业减负专项行动。打造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支撑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定期开展营商环境评价,建立各级领导干部联系商协会制度,兑现行业标准制定奖励等支持政策。拓展发展空间,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创新能力、促进开放合作,加快小微企业产业园建设,制定扶持小微企业产业园发展的相关政策。注入发展活力,健全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机制,完善涉产权保护部门之间的工作协调机制,构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的长效机制,探索青年企业家培训新机制。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