醴陵市:下好三步先行棋 编织“生命安全救护网”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株洲日报记者 刘琼

    通讯员/李欣钰

    “搭帮120救了我的命!”不久前经历的“夜半惊魂”至今仍让65岁的王嗲嗲记忆犹新。

    原来,半个月前,家住醴陵市仙岳山街道的他突发心肌梗塞,家人赶紧拨打120。不到10分钟,救护车赶到,险情得到缓解。

    急在分秒之间,救在生死边缘。区域医疗急救能力是衡量一个地区医疗水平的重要标准。近年来,醴陵市下好三步先行棋,不断完善医疗急救体系,为市民密织一张坚实可靠的“生命安全救护网”。

    【第一步棋】

    构建“地面+空中”立体救援网络

    “两名孕妇临产,由于洪水泛滥及道路中断,救护车无法进入……”7月10日上午8点10分,湖南师范大学附属湘东医院(以下简称“湘东医院”)接到醴陵茶山镇卫生分院的求助电话。

    得知情况后,湘东医院“空中救援中心”开启绿色通道,医护人员做好接机准备。

    当天上午8点30分,直升机赶到醴陵市茶山镇卫生分院。8点42分,接到孕妇后,飞机顺利起飞。8点50分,救援直升机稳稳降落在湘东医院“空中救援”停机坪。不到5分钟,两名孕妇平安到达该院产科病房。

    “开通‘空中120’,是我市打造‘地面+空中’立体救援的新举措。此举为抢救危重伤员赢得时间,也能在防灾救灾中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醴陵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在湘东医院建立“空中紧急救援中心”外,他们还整合了醴陵市中医院120、湘东医院23999两个急救中心网络系统,建立了全市统一的120急救指挥中心。此外,还建成2个急救站和4个片区医院急救点,实现了覆盖该市的“半小时急救圈”。

    【第二步棋】

    岗位练兵让医护人员“上阵”不慌

    时间就是生命。院前急救掌控的往往是生命护航的黄金时间,考验着一个医护人员的业务素质。

    7月11日下午3点50分,在醴陵市东风大酒店地下停车场前坪,一名男子在给车库排积水时突然触电倒地,意识丧失。危急时刻,路过此地的醴陵市中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唐芳立即上前查看。此时,该男子已经呼吸心脏骤停。

    见状,唐芳马上跪在湿漉漉的地上,为男子进行胸外心脏按压。经过连续7分钟的按压,男子终于恢复自助呼吸,随后被送往医院做进一步救治。

    “掌握心肺复苏是每个医护人员的必备技能,多亏了平日里经常进行‘岗位练兵’,我才能‘上阵’不慌。”事后,提及自己救人时的淡定,唐芳如是说。

    据悉,近两年,醴陵市不断加强对医护人员急救知识的岗位练兵,并选派优秀骨干参加省、市卫生应急技能竞赛,以比促竞、以比促学。数据显示,两年来,该市已有3000人次的医护人员参加急救知识培训。

    【第三步棋】

    让“第一目击者”成为院前急救实施者

    在紧急事故发生时,每个人都可能是“第一目击者”,每个人也应该是院前急救的实施者。

    “你这个姿势不对,我们应该跪在病人的身侧,手臂要绷直加紧,按压的位置在两乳头连线的中点……”

    10月24日,在醴陵市白兔潭镇政府,一场公共急救知识技能培训让百余位村民又尝了把当“学生”的滋味,来自醴陵市二医院的医护人员为大伙讲解了心肺复苏技能。

    “看着挺简单,真正实施起来还是有讲究。”培训现场,村民罗力刚按照医生教授的动作要领,有模有样地操作起来。不时,村民们被他“蹩脚”的动作逗笑。

    “我们希望在全社会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醴陵市卫健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市不断推进急救知识“五进”(进企业、进社区、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活动,并依托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建立急救技能培训室。截至目前,已有2万余人受益。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