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部门联合整治“保健”市场乱象

  • 上一篇
  • 下一篇
  • 一直以来,“保健”市场顽疾难治,无数家庭深受其害,小则损失点钱财,重则人命也搭了进去,且受害群体均以老年人为主。尽管媒体多次曝光,监管部门多次出手也未能根治,整肃“保健”市场乱象尤为迫切。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等13个部门8日召开联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在会上表示,禁止各地市场监管部门对保健品进行评比、评优等活动,违者坚决依法追责。“要拿出切实管用的措施,防止死灰复燃。”

    参加“百日行动”的13个部门还包括:工信部、民政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卫健委、文化和旅游部、公安部、住建部等。各部门在会上对“百日行动”作出部署。工信部门表示,建立健全24小时机制,及时处置网络违法活动,严查利用骚扰电话进行保健品推销。民政部门将重点对养老服务场所和设施进行排查,严禁假借养老服务场所进行保健品推销。商务部门将严格直销行业市场准入,整治直销市场秩序。旅游部门将重点查处利用低价旅游推销保健品的行为。卫生部门将严厉查处各种假借健康讲座进行免费体检、以中医预防保健名义进行非法诊疗、无证行医等行为。

    板子从权健打到“保健”市场

    目前,权健事件的调查还没有结束,继天津市公安机关对权健自然医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涉嫌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和虚假广告罪立案侦查后,1月7日,权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束某某等18名犯罪嫌疑人也被依法刑事拘留。

    监管部门的板子从权健打到“保健”市场,可谓是打得非常及时。权健只是“保健”市场乱象里的冰山一角,“保健”市场乱象已久,各种保健公司巧立名目,利用子女对父母的拳拳孝心,抓住老年人身体健康的急切需求,钻法律漏洞,甚至知法违法,在产品中非法添加各种添加剂,夸大宣传功能疗效,营销的手段也是多种多样,包括销售如会销、电销、网销、传销,以及免费体检、旅游参观、夸大宣传、情感销售等。各种手段和套路层出不穷,令人防不胜防。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局长张茅表示,近段时间,“保健”市场暴露出虚假宣传、违法广告、消费欺诈、制假售假等一系列问题,严重侵害了消费者合法权益,扰乱了市场秩序。社会舆论反映强烈,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整治保健市场乱象。要强化企业的主体责任,不搞运动式执法,要建立健全长效监管机制。

    据悉,本次“百日行动”从2019年1月8日开始,为期100天。将在全国范围内加大对“保健”市场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行为的事中事后监管力度,依法严厉打击虚假宣传、虚假广告、制售假冒伪劣产品等扰乱市场秩序、欺诈消费者等各类违法行为。

    张茅说,13个部门联合部署整治“保健”市场乱象“百日行动”,涉及行业领域广、商品类别多、违法行为复杂,涉及各级政府、多个部门的职责,必须强化协同联动,以最大的力度、最有效的措施形成齐抓共管的整治格局。为此,要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在线索摸排、调查取证、案件移送、信息共享、宣传报道等方面建立顺畅有效的工作协调机制。建立整治信息报送制度,强化上下联动、形成“全国一盘棋”。深入动员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参与“百日行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奖励制度,鼓励群众积极提供线索、维护自身权益。

    “保健”市场乱象有哪些?

    1.假专家

    保健品公司以名医或专家义诊的形式开展免费咨询或义诊活动,通过发传单、免费送药等形式吸引老年人听“权威专家”的健康知识讲座。实际上,这些所谓的“名医”“专家”或无中生有,或有意夸大老年人健康隐患,借机推销保健品或医疗器械。

    2.假疗效

    保健品并不是药品,但保健品销售商往往会大肆宣传保健品的疗效,模糊保健品和药品的区别,让老年人误以为自己买的是药品。有些保健品甚至被吹成“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权健就有多款产品涉嫌夸大宣传被立案调查。

    3.假科技

    一些保健品往往打出“高科技、专利产品、绿色环保”等旗号,吸引老年人;或请名人、明星打广告暗示保健品有神奇的保健功效,有的列举了疗效神奇的案例,甚至在宣传单上印着“中国医师协会”“中国保健协会”“著名医院”授权等字样,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其实,这些神奇的保健品往往就是普通保健品,也可能是冒牌货。权健的负离子磁卫生巾和按摩鞋垫就被批评没有任何科学依据。

    4.假亲近

    保健品销售商投其所好,极尽所能地拉近与老人的情感距离,主动上门陪老人拉家常、做家务,甚至赠送小礼品,实际目的打动老年人买保健品。

    5.假体验

    一些兜售保健品的商家通过开展免费听课、免费体检、免费试用、免费参观、免费旅游等活动,用小恩小惠引诱老年人上当,通过讲课对老年人进行“洗脑”,最后忽悠老年人花重金购买保健品和保健器械。甚至还有以高价购买保健品可以投资入股为由诈骗老年人钱财。

    如何预防保健品骗局?

    1.打好预防针

    子女平时要多关心老人的生活问题,多宣传安全教育,有意识地将报纸上、电视上看到的诈骗案例告诉老人,让他们对保健品诈骗手段有所了解,有所防范。

    2.多关心老人

    很多骗子利用子女对老人关心不够,大打亲情牌。老人们因孤独,容易被骗子的甜言蜜语哄得心甘情愿把钱掏出去。子女应常回家陪陪老人,有事没事多打电话陪他们聊聊天。

    3.把钱存银行

    让老人把钱存银行而不是放在家里,最好由子女帮忙存储,密码也由子女设置。假使骗子成功骗到老人的信任,想要取钱还是要联系子女。子女能够在第一时间了解情况,并阻止老人落入陷阱。

    4.不要听信“托儿”的话

    老年人年纪大了,身体出现毛病在所难免,但千万不要听信一些陌生人的话,比如某某神医专治疑难杂症,某某神药包治百病。一定要相信科学,如果身体出现不适,应及时告知子女,去正规医院检查。子女也应多关心老人健康,定期带老人检查身体。

    5.对待广告宣传要谨慎

    谨慎看待明星在广告里的宣传作用,不要轻信药店、商场、超市里所谓“专家”的夸大宣传,对推销的保健品疗效可通过多途径全面了解。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