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廖明
12月3日上午,株冶集团的废渣暂存场,一辆辆满载废渣的卡车络绎不绝。月底,这些暂存多年的工业废渣,将全部清理完毕。
遗留废渣在处理,企业的关停也在按计划进行。年底,清水塘老工业区内的148家企业,将全部关停到位。
清水塘的搬迁改造,只是我市改善环境质量、建设生态文明的缩影。
今年以来,“污染防治攻坚战”在我市全面打响,群众身边的突出环境问题,在各级环保督察中逐个解决,全市环境质量持续向好。
“三大战役”
全面改善水、土、气
作为土生土长的株洲人,张峰这两年感受最深的,就是“空气质量越来越好了”。
市环保局数据显示,1至10月,市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为251天,优良率达83.9%,较去年同期提高6.6个百分点,空气质量改善幅度全省第一。
空气质量的好转,在于“蓝天保卫战”各项工作的扎实推进。
今年以来,我市全力开展大气污染防治“控排、控尘、控车”等专项整治行动,实施脱硫脱硝升级改造项目4个,已完成3个;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治理项目16个,现已完成8个;完成大唐华银攸县能源公司1号机组超低排放改造;制定“散乱污”企业整治方案,已关停5家,淘汰8家木材企业燃煤锅炉16蒸吨;启动市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强制性安装油烟净化设施;安装扬尘监测设备48套,整治城区工地305个……
“蓝天保卫战”让空气好了起来。“碧水攻坚战”和“净土持久战”,则让“水清”“土净”的目标照进现实——
142个水污染防治项目,已完成105个,正在实施34个,化学需氧量、氨氮预计全年分别减排2000吨、280吨,湘江株洲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