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罗欣
株洲日报讯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今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第一年,我市在抓好顶层设计、谋划落实举措、完善政策体系等多方面发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实现了良好开局。
开局起步:
谋篇布局,抓好顶层设计
走进位于茶陵县严塘镇的万樟园林基地,修剪整齐的桂花树分布在高低起伏的山脊上,宛如一道道绿线,满目生机。这片曾是荒芜的山头,因立足苗木产业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成为绿色发展范本,不仅帮助周边农户脱贫,更是走出了独特的振兴之路。
这是我市现代农业产业发展的一个典型代表,也是乡村产业振兴的“星星之火”。今年以来,我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点突出抓好顶层设计,积极动员部署,谋划落实举措,建立推进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在市委农村工作会议上,我市全面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新征程的意见》,明确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脱贫攻坚6个方面的主要任务,要求从制度、科技、人才、投入4个方面构建支撑保障体系。同时,启动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编制工作,印发了《关于创建株洲市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的实施意见(2018-2020年)》《株洲市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方案》《株洲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18-2020年)》,部署推进相关工作。
存在问题:
实际工作推进并不理想
有了顶层设计,关键在具体落实。
不过,近期市委督查室的督查结果显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没有专门的机构人员,市级领导机构和具体工作班子还未成立,目前相关工作由市农委牵头推进,也没有安排专人抓落实,工作临时摊派较多,导致工作连贯性不够、成效也不好。另一方面,各部门各自为政,没有形成各司其职、合力推进的局面,工作实际推动不理想。
“我们很希望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在人才配备、科技支撑、资金保障、金融政策支持等方面为乡村振兴战略‘保驾护航’。”市农委主任陈艳娟说。
下步打算:
多点发力推动乡村振兴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之本,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陈艳娟介绍,我市将扎实推进现代农业特色产业集聚区建设,着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农业品牌建设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开放强农、绿色农业发展六大行动。实际上,每一个行动都已经明确了具体目标和举措。如实施农业品牌建设提升行动,着力打造株洲红茶、油茶全市性区域公用品牌,以龙头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为主体,培育炎陵白鹅、茶陵黄牛、攸县豆腐等一批农业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力争到2019年,全市打造各层级农业品牌250个,创建全省“十大农业区域公用品牌”两个。
生态宜居是关键。从今年开始到2020年,我市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加大农村污水处理和改厨改圈力度,开展“空心房”整治,统筹推进农田水利和农村路、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同时,继续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继续实施“一廊十镇百村”示范工程。
“我们也会加大改革力度,以改革激发发展活力。”陈艳娟特别提到,株洲是全省唯一整市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市,目前很多工作正在推进之中。根据安排,明年4月前需完成成员身份确认,明年10月底前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打造一批可复制可带动的立体式示范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