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造:剃掉“癞子头” “理”出好园林

  • 上一篇
  • 下一篇
  • 张春林说杂屋拆完了,叫我去“验收”。11月28日,我在区里开完会,径直上山。

    在建设路老远就能看到社区的后山,有的地方长满荒凉的茅草,有的地方冒出突兀的石块,还有村民开发的菜地和搭建的杂屋,像个“癞子头”。今年区里的冬造项目,就在这里复绿。复绿先要整地,拆老百姓搭建的40多座杂屋最难。

    山脚的空地堆满红砖和木板,被砍掉的杂草杂树伏了一地,压着绿油油的小白菜。“快来搬砖,我正缺帮手。”老张倒不跟我讲客气,近两个月我是他家“常客”,费了好大劲说通他支持植树造林。

    “您说想收完菜再恢复整理地面,区里同意啦。”我放下手提包,就上前搭把手。老张是土生土长的清水塘老街人,听说后山除了植树造林,还盖凉亭、建游步道,打造园林景观,他觉得“环境好了住在山下更舒适”。

    忙了半晌,木板和砖头被清理至路旁,露出水泥地基。“地基上可以建石凳,以后坐在这看风景。”老张擦擦汗,给复绿工程提建议。“你的地盘你做主。”我打趣地跟他闲聊着。

    前几天,省林业厅厅长胡长清专程来这里考察,还要求尽可能保持山上的“原生态”,石头不搬走,就景造景。山下是清竹社区居民集中居住区,还有响当当的清水塘老街,将来这里肯定会像新媳妇一样美丽。

    从9月底张贴公示启动拆屋收地,我们社区的基层干部白天泡在山上、晚上守在居民家,把基础工作做在前头,为复绿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居民的理解支持,让我的内心倍感欣慰。

    下山路上,我还看到清理石棉瓦瓦砾的黎娭毑。她搭建杂屋养鸡养蚯蚓,据说花了十多万,给她讲清楚政策,黎娭毑不吵不闹,默默地请人拆掉了建筑。

    “谁不希望咱们清竹社区变漂亮点呢!”黎娭毑说。我想,这也是所有清竹社区居民的心愿吧。

    (株洲日报记者 王军 整理)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