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的五次换房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陈 瑛

    我是株洲市六十年“市籍”的老市民,是株洲300多万居民中的一员,我的家庭是株洲市百余万家庭中的一个。我和我家的巨大变化,也折射出株洲市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巨大变化和辉煌成就。

    我是1958年下半年来到株洲的,改革开放之初的1978年,我的月工资是39元,我现在的退休月工资是改革开放之初的100倍多。改革开放四十年中,我的太太和两个女儿都先后就业了,家庭生活一年比一年好。

    我是1968年结婚,到今年正好50年。结婚那年单位腾出一间约9平方米的筒子楼职工集体宿舍给我结婚之用,我的两个女儿都出生在这9平方米的集体宿舍中。1978年,单位将集体职工宿舍向后延伸,增加了一间正房和一间约3平米的厨房,比结婚房大了十多平方米,但依然是马桶代替厕所。这是我第一次换房。1979年,我调到株洲车站南侧株洲市前进百货商场工作,商场乘改革开放东风,筹资自建了一栋六层楼两卧一厅一厨一厕的居民楼、是56平方米一套的现代化格式宿舍,我分到了一套。1982年我第二次换房。两年后我被安排到劳保用品商店工作,1987年,劳保用品商店购买了株洲市早期在王塔冲开发的我市第一批供市民自由选购的居民楼群一个单元21套,分配给我一套,面积60多平方米。我实现第三次换房。

    1988年8月,我调到当年的南区工作,换了单位必需退掉原劳保用品商店公有的职工宿舍。1996年,南区政府在三角叉分配了一套70平方米的宿舍给我,推动我实现了第四次换房。2003年,我退休后购买了枫溪大道新开发的居民住宅楼群——湘江四季花园,住进了130多平方米、购物交通都十分方便的新住宅。这是我第五次换房。

    从四口之家居住9平方米宿舍,到四口之家换成20多平方米、50多平方米、60多平方米、70平方米,再到夫妇二人住进130多平方米的居民楼,我一共换了五次房,一次比一次大,一次比一次好。这么大的变化,都是得益于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