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徽在项目一线闪光

  • 上一篇
  • 下一篇
  • 邹怡敏 刘星明 谭洪汀

    前言

    有这样一则故事,风和太阳打赌,看谁更有力量。风说:“当然是我,你看下面那穿着大衣的老人,我打赌可以比你更快地把他的外套吹掉。”然而,风越是狂吹,老人把外套裹得越紧。风吹累了,太阳从云层钻出来,暖洋洋地照在老人身上,没多久,老人越来越热,就脱下了大衣。太阳对风说,“温暖和尊重,永远胜过激烈和狂暴。”

    面对征地拆迁这个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难”的任务,石峰区“征拆人”在区委书记张建勇的“党旗在项目飘扬,党徽在一线闪光”号召下,白天帮被拆迁户解决各种困难,晚上上门做住户的思想工作,一遍一遍地讲解政策,像故事中的太阳一样,用温暖与尊重融化了群众心中的坚冰,用耐心和爱心消除了误会与隔阂,区域征地拆迁工作迅速推进。

    据统计,2016年来,该区共组织实施了约11665亩集体土地征拆、约519995平方米国有房屋征收工作,基本完成轨道交通城千亿产业园片区征拆和铜霞路以南片区大部分房屋征拆,确保了市重点项目的用地需求,其“支部建在项目上,党旗插在工地上,党员冲在一线上”的党建引领征拆促发展经验在全市推广。

    讲奉献、强责任,

    支部建在项目上

    石峰区是老工业区,转型升级是工作总任务。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建设“一谷三区”总目标要求,该区重点实施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轨道交通城建设和九郎山生态修复与保护三项工作。

    “要实现重点工作突破、区域高质量发展,首要工作是征地拆迁。”张建勇表示,该区始终把征地拆迁作为检验干部能力的“第一标尺”、把精准征拆作为推进项目的“第一选择”、把群众利益作为推进征拆的“第一准则”,全力营造氛围、强化导向,推动征拆征收取得实效。

    该区在全区征地征收指挥部成立了临时党总支,5个片区项目部成立临时党支部,用党建工作引领征拆工作,通过每季一次的总支党员大会及总支书记(指挥部政委)讲党课,抓实政治思想教育,提高全区120多名参与征拆工作党员干部的政治站位,树立征拆工作虽是苦事、难事,但也是发展大事、民生实事,是在党的领导下为大多数人谋福祉的一项具体工作的理念,消除了部分征拆战线党员干部的思想顾虑。

    铜霞路以南片区情况复杂,百姓经济条件一般,对征拆期望值高。但交地后,清水路、清霞路和株化路则可全线贯通,清水湖年内实现蓄水,多个重点项目可落地实施。

    重担在肩,石峰区启动铜霞路以南片区征收腾地“百日攻坚”行动和征地征收“清零行动”,积极整合各方力量,征拆干部全力以赴,“白+黑”“5+2”连轴转,确保征拆一块、交地一块、建设一块。

    “要进一步高度重视、高位推动,迅速营造干事氛围,夯实责任,各项任务做到心中有数,抓实抓细;要统筹推进,锲而不舍,做事下决心,有信心;要挂图作战,久久为功,明确任务,盯准落实,及时预警。” 区委副书记、区长邓元连在征地征收工作“百日攻坚”推进大会上强调。

    我们看到,指挥部全员放弃休息日,并特地召开工作人员家属会议,替工作人员向家庭申请“年休假”,请家属支持、放心。

    我们看到,动手术前夕,铜塘湾街道清霞社区党支部书记冯玉霞还在上户做思想工作,次日进到手术室后仍放心不下,打电话叮嘱:“约好了,记得去。”

    我们看到,干部杨长江 “改非”不“改责”,从指挥部入企二组到入企综合协调组,他知道从此工作面对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责任更大,却容不得退缩:“清水塘绿色崛起是全市中心工作,组织安排参与这份事业,没什么条件好讲的,就是鼓足干劲去做!”

    通过加大攻坚力度,硬骨头一块块被啃掉。截至目前,铜霞路以南片区整体签约率达到97%, 基本实现清零预期目标。

    暖心:每一个困难都竭力解决

    “感谢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征收工作人员耐心细致地服务,让我顺利签约,得到实惠。”7月3日,居民黄月娥将一面绣着“新愚公敢教旧城换新颜,肩重任肝胆相照好公仆”20个大字的锦旗送到了石峰区征地征收工作指挥部。

    今年64岁的黄月娥家住石峰区建设北路,是该区万博珑棚改项目征收户。去年11月,工作人员入户签约谈判,她认为房子地理位置较好,而且现在居住在女儿家,房子出租后,每月都有近千元收益,不想签。征收工作人员“不抛弃,不放弃”,将政策“掰开来,揉碎了”地讲解。得知黄月娥因病住院,又多次打电话嘘寒问暖,询问病情,只字未提征收事宜,并表示要去医院看望。黄月娥深受感动,今年4月,她爽快签约,并且只用3天时间,就腾房交了钥匙。

    “他们的人文关怀做到我心坎里去了。”黄月娥说,作为一名企业退休职工,自己是城市改革发展的受益者 ,理应支持政府工作,支持城市建设。让黄月娥更感动的是,签约后工作人员仍一如既往做好服务,还善意提醒注意征收补偿款项用途。“现在我在火车站附近购买了一套二手房,搬进了现代化的电梯房。如果出租,租金也比以前每月高出好几百元,这是棚改带来的实惠。”黄月娥笑着说。

    在石峰区征拆项目中,解难题、送温暖,做群众的贴心人,时时刻刻都在生动实践。

    大王山3栋406的谢奶奶独自居住,行动不便,签约后,老人要搬去长沙,得知消息,征拆人员马上热心地派车帮老人搬家,并一路护送;

    为帮扶涉征困难群众,指挥部党总支向指挥部全体党员发出“送温暖、献爱心”倡议,募集爱心款48055元,党总支将这笔爱心款分别送到了12名涉征困难户手中,让受助群众备受感动,征拆群众举着“感谢党,感谢政府”的横幅参加集中签约;

    清水塘棚改D块地,王玉成老人的弟弟患肺癌,弟嫂患心梗,这位95岁老人的赡养和安置成了一大家子最大的难题,棚改工作人员知道后,想方设法协调解决,终于把老人送进石峰区敬老院,享受政府集中养老;

    ……

    像这样的故事还有许多,这里,没有征收干部与被征收户针尖对麦芒的剑拔弩张,而是脉脉温情、融融暖意。这不仅是党员干部把服务做到了实处,更是因为坚持以“三自主、三公示、三把关”原则,一把尺子量到底,把征收工作放在阳光底下检验。

    “三自主”即让群众自主选择评估机构、自主申请集中签约、自主查阅补偿明细;“三公示”即政策公示、过程公示、结果公示;“三把关”就是坚持项目部、征收组、政策会审小组三道把关。

    事实上,在集体房屋征拆过程中,出现的个案政策条文可能尚未涵盖。石峰区实行一线征拆“双组长制”,即由国土部门派驻人员至街道(片区)担任政策指导组长,区征拆指挥部派驻人员担任工作协调组长,负责片区征拆政策把关和工作进度统筹,国土部门的政策指导组长具备政策否决权,二者联合办公,共同统筹和把关。

    而在国有房屋征收过程中,该区推行签审分离机制,即签约主体为区级部门和街道人员,而审核部门为市房产局派驻人员。“去年签约4700余户,没有一例因政策问题提出异议。”该区政府相关负责人说,先后两次出台解决遗留问题的实施细则,维护了被征拆对象的合法合理利益,加速了项目落地建设。

    党员冲在一线, 破冰签约中争当模范

    轨道交通产业是全市第一个产值突破千亿的产业,是株洲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轨道交通产业在石峰区聚集,其核心区域又在井龙办事处辖区内。产业要发展、项目要落地,土地是第一要素。

    年近九旬的郭奶奶是郭家塘村的老住户,“房子老了,下雨就积水,确实不方便。”尽管知道建设轨道交通城是一件利民的好事,但郭奶奶心里始终解不开落叶归根这个心结,“在这里住了一辈子,舍不得离开。”

    63岁的杨燕亭从城建局退休后被返聘到井龙街道办事处拆迁重点办。“重点办7个档案柜200多本档案,2000多家拆迁户资料,都是杨娭毑一手整理的,随便报一家拆迁户姓名,杨娭毑都晓得在哪本档案里,能立马找出来”,同事们习惯叫杨燕亭为杨娭毑,别人说不动的拆迁户她都有办法,“因为她不仅把拆迁户的信息装在了档案袋里,更装在了心里”。

    杨燕亭多次上门做工作,了解到郭奶奶的儿子已有60多岁,长期患病需要照料。房屋征收后去哪里找住房,房东是否愿意将房子租给高龄患病的老人,签约后遇到困难怎么办……这些都是郭奶奶担心的问题,杨燕亭与同事总结出郭奶奶最需要的是拆迁和安置“一管到底”的承诺。于是,将区政府为老百姓联系的商品房源介绍给她,为郭奶奶解除了后顾之忧。

    “只有将心比心,站在拆迁户的角度解答疑惑,解决问题,才能赢得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杨燕亭说。

    井龙街道办事处围绕石峰区委区政府打造轨道交通千亿产业园区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辖区内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征拆线上的20余名党员发挥了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化解重点项目中提出超出政策允许范围诉求的征拆户6户,无一人上访。

    “拆迁工作要想有大的进展,处处开花,仅靠征拆工作组的干部带头是不行的,更重要的是依靠普通党员的群体力量。” 征地征收工作指挥部指挥长、副区长欧雷介绍,石峰区征拆工作一直保持“速度与激情”,以党员模范影响群众,带动其他拆迁户主动签约。如不顾子女反对并坚持签字的80多岁老夫妻周兴华、易桂芝;感恩棚改政策好,特意从安徽乘飞机回来签约的党员朱聚罗;告诫邻居“不要在评估价格上‘攀比’要和过去的生活‘对比’”,自己带头签约的老党员陈向军。

    正是一大批党员征收户的榜样示范,带动了项目征收快速推进。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为石峰区委宣传部提供)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