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株洲市环保局污染防治科科长 刘清岸
今年,是我在株洲市环保战线上工作的第三十个年头。
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我感同身受。
1988年,我进入石峰区环保局工作,那时的清水塘老工业区,天空是灰色的,到处都是烟囱,我在株洲电厂附近的宿舍,基本上没开过窗户。
家家排污、处处冒烟,是那时的真实写照。
很荣幸,株洲市最早的大气污染防治工作——锅炉消烟除尘,就是我负责策划和发起,每天奔走在各大污染企业之间,督促企业升级设施、治理污染,株洲的空气质量开始有了改善。
对株洲市环境空气质量改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2003年左右,市委市政府对新奥燃气的引入。此后两年,我全面负责清洁能源的推广和利用,促成市区90%以上的企业锅炉,完成煤改气。
最近这些年,株洲无论是在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治理还是土壤综合治理修复方面,力度空前。
霞湾港由以前的寸草不生的“变色龙”,已经变得流水清清的,清水塘老工业区里以前随处可见渣场,全部清除并生态修复,湘江霞湾港断面,已多年未出现重金属超标现象,水质也从以前不能达到Ⅲ类,提升为稳定的Ⅱ类水质。
现在到外地出差,有朋友会经常问我,湘江的水质情况如何,还有没有重金属污染。
我的回答总是这样:“我家没有净水器,湘江水质好得很,可以放心大胆地喝。”
为株洲的生态环保事业工作30年,现在快要退休了,看到株洲的天越来越蓝,湘江水越来越清,整体生态环境质量越来越好,内心有种满满的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