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朱洁
株洲晚报记者 伍靖雯
通讯员/城关
“你有没有注意到,很多公厕外,男厕空空如也,女厕却要排队。”昨日,市城管委“厕所革命”相关负责人向记者抛出这个问题。
为什么会如此?因为城区已经有10年未新建过固定公厕,原本按照一类标准建造的,也因国家标准“升级”而“掉档”了。
“公厕‘重女轻男’的标准,始于2016年。”该负责人介绍,对照国家住建部于2016年修订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株洲城区现在的136座公厕,没有一处符合一类公厕标准,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男女厕位比例不达标。
照顾“特殊人群”,一类公厕要设“第三卫生间”
据介绍,2016年以前,全国各地建造公厕,都是参照国家部委2005年版本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适当增加女厕面积、厕位,但对男女厕位设置的比例没做强制性要求。
比如2008年,我市对照当时的一类标准新建了40座公厕,但男女厕位基本按照1:1比例建设,随着城市的发展,国家住建部更新了标准,这一批40座公厕,目前只勉强达到二类标准。
2016年修订发布的《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要求,一类公厕的“硬指标”有两个:一是明确提高女性厕位比例,二是满足特殊人群如厕需求。其中第一条明确,确保人流集中场所女性厕位和男性厕位比例不小于2∶1,其他公共厕所女蹲(坐)位与男蹲(坐)位比例为3∶2。第二条则要求增加方便老幼、残疾人等特殊人群使用的卫生间(第三卫生间)。
对照新《标准》要求,株洲现有的二类公厕为24座,三类公厕83座,还有29座连三类标准也未到达。
大批公厕将按“一类标准”新建改造
男女厕位比例是否恰当,市民最有发言权。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市区一家商场。商场服务员介绍,一楼的男女厕位比例,是按照1∶1建成的,各有3个厕位。
尽管此时不是客流高峰期,但门口依旧有一位女士在排队等待,旁边的男厕门口没有人。
记者走访了市区多家商场发现,“男厕没有人、女厕排长队”的现象并不少见。而在最近两年新建的商场,基本都提高了女性厕位比例,还设置了专门的“第三卫生间”。
记者获悉,此次我市实施“厕所革命”,大批公厕将按国家一类标准开展新建改造,已完工的两座“建宁驿站”(分别位于神农公园门口以及中心广场),达到了国家一类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