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6日 晴
今天是我这个月第三次去刘奶奶家了。刘奶奶名叫刘凤姣,是我帮扶的贫困户及“网格走亲”的走访对象。今年78岁的她体弱多病,其子曾友年有听力障碍,属二级残疾,至今未婚,无法外出务工,在家中与母亲相依为命。
一下车,我就大声地向坐在家门口洗菜的刘奶奶打招呼,她抬起头看到我,笑意盈盈地说:”小陈来啦,快进屋坐!”她搬来木凳、递上热茶,像对待亲人一样,我心里暖暖的。
“这个礼拜我崽在村里给别人家做泥工,白天没在家,有事做总比待在家里好!”“你最近工作忙不?家里人好不?”刘奶奶像往常一样与我拉起了家常。成为她的帮扶责任人后,我总想着帮帮他们,考虑到曾友年身体情况还可以,我和村干部商量,只要村上谁家需要泥工做事,就推荐他去帮忙,这样能增加收入,缓解其家庭经济困难。
“刘奶奶,试试这件衣服合不合身?”我拿出带来的新棉服帮她穿上,上次到她家里时,看到她穿的棉服很旧了,摸上去不那么保暖,便网购了一件新的老年棉服,希望能帮她御寒。刘奶奶接过棉服,声音带点颤抖,“小陈,谢谢你,谢谢你一直想着我……”
准备离开时,刘奶奶硬塞给我2个自家树上打下来的柚子,拎着它们我感受到了刘奶奶沉甸甸的心意。以心换心,以情换情,我想,扶贫的方法有许多,党员干部与贫困对象”结亲“就是好办法之一,通过思想上的关心、物质上的帮助,改善困难群众生活条件,进而提升他们脱贫致富的能力,这样既利于帮扶工作抓实抓优抓出更大成效,也利于改善干群关系。
(作者系株洲县委组织部 陈雁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