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陈洲平
通讯员/杨光
近日,记者从茶陵县教育局获悉,在最近召开的高中教育质量建设会上,茶陵县教育局获评我市“高中教育质量建设突出贡献单位”。
这只是茶陵县着力提升教育质量的一个缩影。今年来,茶陵县教育局紧紧围绕“打造茶陵发展升级版,建成湘赣边界中心县”的主题,以推进城乡一体化改革为统揽,以教育质量为支撑,以消除大班额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政策措施到位,办学条件基本均衡
家住舲洲村的谭富林今年9岁了,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的他,磕不得碰不得,一不小心就会骨折,平时只能待在家里。身边小朋友背着书包去上学,他都会投去羡慕的眼光。
2014年,一束希望之光照亮了这个家庭。当年,茶陵县启动“送教上门”工作,县教育局从乡镇中小学聘请部分老师和县特校教师组成送教队伍,对其进行培训,点对点为6至15岁的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
如今,和谭富林一样成为“送教上门”对象的还有119个服务,该县将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全部纳入学籍管理,实现“一人一档”,规定每学期每月至少送教两次。县财政每学期给这些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发放贫困生资助金。这些适龄重度残疾儿童少年真正享受到了和正常孩子一样的学习权利。
教育公平,民心所向。送教上门只是茶陵县实现教育均衡的手段之一。今年来,该县将消除大班额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全面推进,县财政安排城区学校及教师周转房建设经费8100万元,通过改扩建学校和挖掘潜力,增加学位5150个;创新分流措施,向民办学校购买义务教育学位1200余个。截至11月,全县135个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减少了139个,从363个减少到224个,大班额率下降到15.7%。
今年,茶陵县还启动了“全面改薄”计划,投入2161万元,实施13个改薄项目。大力推进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投资1018万元新建、改建36所偏远乡村及贫困村公办幼儿园,购买普惠性幼儿园学位10640个。
推进素质教育,户外课堂丰富多彩
11月27日,茶陵县高陇镇脐橙节开幕,一群“红马甲”为活动增添一抹亮色——他们是来自茶陵的株洲日报社校园记者。他们或在脐橙树间拍照留影,或采访县领导和当地居民,忙得不亦乐乎。当天返程后,他们认真撰写文章,投稿到株洲日报社《新城市报》。
校园记者一直是茶陵县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一环。今年该县校园记者人数达1119人,主要分布在解放学校、城西小学、思源实验学校。校园记者活动不仅与学校德育课程紧密结合,更延伸到课外实践课程,开阔了学生视野,增长了课外知识,丰富了活动体验,促进了学生综合素养的形成,推动了学校、家庭、社会三维合力的教育发展。
成长比成绩重要,心智比分数重要,开展德育教育是茶陵县全面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
今年,该县还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开展“我们的节日”“做一个有道德的人”“少年讲坛”等系列主题活动,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了学生理想信念。同时,该县扎根红色热土,深入挖掘茶陵红色教育资源,通过经典诵读、“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等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中小学生爱国主义教育。
教育精准扶贫,不让一个孩子失学
“努力学习,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写在茶陵二中学生小邱数学课本扉页上的一句话,也是陈六明老师常常鼓励他的一句话。
自从去年9月,小邱与陈老师结对后,经常得到老师的关怀。一餐餐热饭、一次次谈心,让这个腼腆内向的贫困学子慢慢敞开了心扉,变得开朗起来。
在茶陵,像陈老师这样的教师有4200多名,他们与全县12000多名建档立卡户贫困学生结对,开展“三个一”帮扶活动为主,即每周至少与帮扶学生联系一次;每月至少到贫困学生家庭做家访一次;每年至少为贫困学生办一件实事。
除了在课堂中帮助贫困学子,在就学资助上,茶陵县也堪称全市典范。截至11月底,该县共发放各类资助金3400多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万余人次。
延伸政策触角,资助实现全覆盖。今年来,茶陵县在不断对国家、省、市政策进行延伸,补齐助学政策天窗,实现让全县所有家庭经济困难非寄宿学生享受到生活补助;将国家扶贫助学政策从普惠幼儿园延伸全县幼儿园;免除四类学生义务教育和高中阶段所有教辅材料费以及学费。截至11月底,全县发放各类资助金3400多万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5万余人次。
此外,今年来该县还创新帮扶形式,通过“茶陵人传帮带”“爱心教育促进协会”等组织,引入社会爱心力量,实现贫困学子的就学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