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两会新闻中心举行记者会,邀请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王毅:各位记者朋友,大家上午好!首先,我要向在场的女记者们并向所有女同胞们致以节日的祝福。同时,我也要借此机会向所有关心和支持中国外交的中外记者朋友们表示感谢,中国外交取得的成绩里有你们付出的一份辛劳和贡献。大家辛苦了!现在,我愿意回答大家的提问。
谈中日关系:
9
希望日方讲信用守规矩
共同社记者: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中日领导人是否实现互访?中方希望今后的中日关系如何发展?
王毅:这段时间,日本方面采取了更为清晰、更为积极的对华政策,中日关系出现难得的改善势头,中方对此表示欢迎。只要日方不犹豫、不折腾、不倒退,客观对待和认同中国的发展,中方愿意与日方相向而行,共同推动两国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
今年是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缔结40周年。40年前的条约,以法律形式确认了正确对待历史、坚持一个中国等中日关系正常化时规定的各项政治原则,明确了两国和平共处、世代友好的大方向。不忘初心,方得始终。40年后,站在承前启后的历史关口,希望日方能够政治上讲信用,行动上守规矩,切实维护好两国关系的政治基础,并且把“互为合作伙伴、互不构成威胁”的政治共识真正落到实处。我相信,只要中日关系持续改善,两国高层往来自然水到渠成,和平友好也将重新成为两国关系的主旋律。
今年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
一是4月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旋律是改革开放。
二是6月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
三是9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旋律是“一带一路”。
四是11月在上海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
谈今年中国外交亮点: 聚焦四大主场活动
1
《人民日报》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外交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成就,赢得了全国人民普遍赞誉。2018年是十九大之后的开局之年,你能否透露今年的中国外交将有哪些亮点?
王毅: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们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大国外交之路,为维护国家主权和人民利益,为服务国内改革发展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要同各国一道,共同建设新型国际关系、共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就是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目标。
2018年是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中国外交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拿出新作为,展现新气象。今年的中国外交亮点主要体现在四大主场活动上。
一是4月在海南举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主旋律是改革开放。今年恰逢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本届年会将总结改革开放成功经验,展示新时代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新前景。
二是6月在青岛举行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主旋律是弘扬“上海精神”。扩员后的上合组织将重温互信、互利、平等、协商、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开启上合组织发展壮大的新征程。
三是9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合作论坛峰会,主旋律是“一带一路”。非洲各国的兄弟姐妹将会以峰会为契机,全方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为中非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
四是11月在上海首次举行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主旋律是市场开放。中国将向世界张开双臂,展现市场潜力,欢迎各国参与和分享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谈南海问题: 外部势力炫耀武力是最大干扰
10
新加坡《海峡时报》记者:南海形势平静,但也有人担心中国在南海岛礁建设导致军事化。中国和东盟国家今年年内达成“南海行为准则”的可能性大吗?
王毅:中国维护南海和平稳定的决心不可动摇,诚意始终如一。我们处理南海问题的立足点,是对中国人民负责,对历史事实负责,对地区和平负责,对国际法治负责。这一立场坚如磐石,一以贯之。
当前南海面临的首先是机遇。南海形势明显趋稳向好。中国和东盟国家达成高度一致,愿意通过制定“南海行为准则”,共同维护目前得来不易的安定局面。几天前,中国与东盟国家就准则的案文进行了首次磋商,取得积极进展,并且商定年内至少再举行3次磋商。中国和东盟国家有意愿,也有能力以自主方式制定出符合地区实际、各方共同遵守的地区规则。
当前南海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一些外部势力反而对南海风平浪静心有不甘,总想挑动是非,唯恐天下不乱,说到军事化,动辄把全副武装的舰船飞机派到南海炫耀武力,这才是影响南海和平稳定的最大干扰因素。
外交部长王毅就中国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回答中外记者提问。这是记者在现场采访。新华社记者 张玉薇 摄
6
4
谈有关“中国威胁论”: 事实胜于雄辩
《环球时报》记者:近年来,中国各领域影响不断上升,十九大后国人对未来更加充满期待,但国际上也有人炒作新一轮“中国威胁论”。你如何回应上述说法?
王毅:过去几十年,西方一直在对中国作出各种评判和预测,归纳起来无非一种是“中国崩溃论”,一种是“中国威胁论”。随着中国的持续发展,“中国崩溃论”自己先崩溃了,变成了一个国际笑柄。“中国威胁论”虽然有了新的翻版,但却更加不得人心。因为事实胜于雄辩。
事实是什么?那就是:中国是全球经济增长的主要贡献者,年均贡献率达到30%以上,超过美国、日本以及欧元区国家的总和;中国是全球减贫事业的主要贡献者,贡献率超过70%,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奇迹;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的主要贡献者,成为安理会五常中派出联合国维和人员最多的国家,维和经费出资居世界第二位;此外,在过去5年中,中国还通过提出共建“一带一路”等重大倡议,成为参与全球治理、维护贸易自由化和开放型世界经济的主要贡献者。
对于这些事实,只要不怀有偏见,不奉行双重标准,从中看到的决不是什么威胁,而是满满的机遇。
谈中美关系: 可以有竞争,不必做对手,更需当伙伴
彭博社记者:关于美中贸易战,美方表示愿意采取一切工具防止中国破坏国际竞争。请问中国是否愿意采取一切工具反击?
王毅:作为外长,我有责任首先重申中方对美政策。中美双方达成的重要共识是,双方都认为,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繁荣方面拥有广泛共同利益和重要责任。双方将在互利互惠基础上拓展各领域合作,在相互尊重基础上管控好分歧矛盾,加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合作应对重大地区和全球性挑战,推动中美关系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中美之间主要是合作。两国人民之间有着非常广泛和密切的交往。美国盖洛普民调最新数字表明,美国民众对中国的好感度超过了50%,这是近30年来最高的。我希望大家更要看到这些积极因素。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合作将造福两国,惠及世界。如果说中美之间有竞争的话,也应该是良性和积极竞争,这在国际交往中也是正常的。换句话说,中美可以有竞争,不必做对手,更需当伙伴。
中国将坚持走自己选择的发展道路,中国的发展振兴不可阻挡,这已是国际社会的普遍认知。美国一些人认为中国因此要取代美国在国际上的作用,这是根本性的战略误判。我们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核心要义是坚持和平发展,成功之处在于合作共赢,这与传统大国曾经走过的路完全不同,正在得到越来越多国家的认同和欢迎。中国越发展,越能为世界做贡献。中国实现自身现代化的路还很长,不会也不必去取代美国的作用。双方应在遵守中美三个联合公报和双方各项共识的基础上相互尊重,优势互补,合作共赢。中美关系数十年来历经风雨,但对话与合作始终是主线,因为这是唯一明智也是现实的选择。
至于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历史的经验教训证明,打贸易战从来都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尤其在全球化的今天,选择贸易战更是抓错了药方,结果只会损人害己,中方必将作出正当和必要的反应。
2
谈朝鲜半岛局势: “双暂停”倡议是一剂良方
路透社记者:中国可以发挥什么作用鼓励朝美进行直接谈判?中方是否认为美方应该撤离驻韩的美军?
王毅:半岛问题是当前国际社会最关注的一个话题。朝韩双方抓住冬奥会契机,展开一系列密集互动,南北关系迅速解冻,为冰封已久的半岛局势注入了久违的暖流。发生这样的变化有人似乎感到困惑,其实是情理之中。冬奥会期间,朝鲜没有进行新的核导试验,美韩也暂停了针对朝方的军演。事实证明,中方提出的“双暂停”倡议是一剂对症下药的良方,为南北改善关系营造了最基本的条件。
现在,半岛问题的解决终于朝着正确方向迈出了重要一步。我们对朝韩双方为此作出的努力予以充分肯定和支持。接下来的关键,是各方积极呼应,形成合力,共同把半岛局势重新纳入和平稳定的轨道,把半岛核问题重新纳入对话解决的轨道。为此,我们呼吁各方尤其是美朝双方尽快进行接触和对话。各方沿着“双轨并进”的思路,既坚持半岛无核化目标,又积极构建半岛和平机制。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每当半岛局势出现缓和时,各种干扰就会如影随形,接踵而来。现在又到了检验各方是不是真心希望解决半岛核问题的关键时刻。和平必须争取,机遇需要把握。各方应以半岛和平大局为重,以本地区人民安危为重,拿出政治勇气,作出政治决断,尽快开展一切必要和有益的双多边接触,全力推动重启和平解决半岛核问题的对话谈判。
谈中印关系: 要龙象共舞,而不是龙象争斗
11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去年中印关系非常困难,中方希如何塑造今年的中印关系?
王毅:中印关系保持着发展势头,也经历了你提到的困难和考验。在此过程中,中方既坚定维护了自身的正当权益,也积极顾全了两国关系大局。对于中印关系的发展前景,两国领导人已经达成了重要战略共识,那就是中印要龙象共舞,而不是龙象争斗;中印1+1不仅等于2,更等于11。
面对当前国际局势的百年变局,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识到,两个超过10亿人口规模的发展中大国相继走向现代化,最重要的是相互理解,相互支持,最应避免的是相互猜忌,相互消耗。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印之间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互信。建立起政治互信,喜马拉雅山也阻挡不了相互加强友好交往。缺乏互信,一马平川也难使双方走到一起。我要告诉印度朋友的是,中印之间共识远多于分歧,利益远大于摩擦。中方愿意同印度继承弘扬友好传统,同印度人民交朋友、做伙伴。希望双方打开心结,相向而行。用信任代替猜忌,以对话管控分歧,靠合作开创未来。
7
谈“一带一路”: 合作具有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
哈萨克通讯社记者:5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取得了很大进展。但有个别西方人也对倡议透明度及是否符合国际规则有疑虑。请问中方如何回应?
王毅:“一带一路”是中国提出的阳光倡议,共商、共建、共享是推进“一带一路”的黄金法则。这六个字决定了“一带一路”合作具有鲜明的平等性、开放性和普惠性。也就是说,无论是规划合作蓝图还是实施具体项目,都由参与方商量着办,一切都在阳光下运行。没有一家独大,而是各方平等参与;没有暗箱操作,而是坚持公开透明;没有赢者通吃,而是谋求互利共赢。
3
谈中国元首外交: 为民谋福,为国负责,为世界担当
中央电视台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力亲为开展元首外交,推动我国国际地位和影响得到历史性提升。你怎么看待中国元首外交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王毅:元首外交是国际交往的最高形态,有着其他交往无法替代的重要作用和战略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作为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总设计师,亲自擘画和推进了精彩纷呈的元首外交,遍访世界57个国家,接待了110多位外国元首访华。这些重大外交活动,不仅极大增进了国际社会对中国的了解,有效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影响,也为解决当今许多全球性问题指明了方向。而习主席本人的领袖风范和人格魅力,使许多不同社会制度、文化背景的领导人都成为了他的好朋友,成为了中国的好朋友。
2018年,除了主持四大主场活动之外,习主席还将赴南非、巴布亚新几内亚和阿根廷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峰会、亚太经合组织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二十国集团领导人会晤。我们相信,习主席亲力亲为的元首外交将会进一步展现为人民谋福、为国家负责、为世界担当的博大情怀,书写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的崭新篇章。
谈领事保护工作: 大幅下调中国公民领事认证费
12
中新社记者:这几年国内民众对领保工作给予许多赞许,同时期待也更多,但也有舆论认为民众应该对领保工作要有理性认识。你对此怎么看?
王毅:领保是每年的必答题,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利益,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作为外交部,做好领保工作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2018年,领保工作将在打造海外平安体系的道路上继续前行。我在这里宣布三个利民的好消息:
第一是外交部正在推进领事保护与协助的立法工作,将在“两会”之后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欢迎大家踊跃参与,提出宝贵意见。
第二是我们将在已经开通的中国领事服务网、12308微信版、“领事之声”微博等平台基础上,很快推出12308的手机APP,为大家提供更便捷的贴身服务。
第三是从明天开始中国所有驻外使领馆将统一大幅下调中国公民办理领事认证的费用,降幅达到三分之二,初步估算每年将为中国公民和企业节省上千万元人民币。
5
谈中国参与解决热点问题: 始终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
《中国日报》记者:外界议论说中国已经改变了不干涉内政原则,将更多干预他国和地区事务,这是否正成为中国外交新趋势?
王毅: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国始终把维护国际和平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们就为和平解决印度支那问题作出过重要贡献。而今天的中国,更应为解决地区和国际热点问题积极发挥作用。这既是我们应该做的,也是各方的普遍期待。
中国参与解决热点问题,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始终坚持有所为也有所不为。归纳起来有三条,即和平性、正当性和建设性。和平性就是坚持政治解决方向,主张通过对话谈判解决任何矛盾分歧,坚决反对使用武力;正当性就是坚持不干涉内政原则,尊重当事国的主权和意愿,坚决反对强加于人;建设性就是坚持客观公正立场,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开展斡旋调停,坚决反对谋取私利。这三个特色,来源于中国优秀的文化传统,植根于中国外交的成功实践,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也为解决各种冲突和挑战提供了正确导向和积极借鉴。
8
谈中俄关系: 合作无止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俄罗斯国际通讯社记者:俄罗斯将于3月18日举行总统选举,你对选举结果有何预期?如何看待中俄关系前景?
王毅:俄罗斯总统选举是俄罗斯国家和人民的大事。我们看到,在普京总统领导下,近年来俄罗斯的国家发展取得了重要成就,普京总统始终得到俄罗斯人民的坚定支持。我们相信,俄罗斯人民一定会再次作出正确的选择,俄罗斯民族也一定会在国家振兴道路上继续阔步前行。俄罗斯民族是一个有韧性、有坚持、能抗压的民族。我们祝福俄罗斯,祝福俄罗斯人民。
至于中俄关系的前景,我们充满信心。我们的信心来自于两国元首结下的深厚友谊和互信,这将是继续引领两国关系发展的根本保障。我们的信心还来自于双方各领域务实合作的不断深化,来自于在彼此核心利益上坚定的相互支持。总之,中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稳如泰山。请你向俄罗斯的朋友们转达一句话,中俄深化合作没有止境,中俄关系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本版稿件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