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华社北京3月6日电 铺开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恢弘画卷,有许多关键词值得记录:夯实实体经济基础、创新驱动、协调发展……
这些关键词,都瞄准同一个方向:现代化经济体系。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
如秉轴持钧,以一持万。2018年全国两会,党的主张成为国家意志。建设着眼未来、布局缜密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正在化为全国人民的共同行动。
重大部署:以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支撑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国内外形势都在发生变化。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各国都在抢占新的制高点。
“国家强,经济体系必须强。”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1月30日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只有形成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更好顺应现代化发展潮流和赢得国际竞争主动,也才能为其他领域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这是适应国内外形势变化、踏上新征程面临的重大任务——
“消费贡献率由54.9%提高到58.8%,服务业比重从45.3%上升到51.6%,成为经济增长主动力。”
“这是我们多年想实现而没有实现的重大结构性变革。”
……
政府工作报告对过去五年来经济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的总结,引发了很多代表委员的共鸣。
这是适应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
“要贯彻高质量发展要求,创造‘雄安质量’,在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成为全国的一个样板。”2月下旬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对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提出要求。
“质量”二字,既是对雄安新区规划和建设的要求,也折射了当下中国经济发展的理念之变,为中国经济发展树立了新的指向。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王一鸣委员说,中国经济原有的发展方式、经济结构和增长动力,已经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要突破攻关,必须要有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支撑,才能加快转变依靠投资拉动、依靠产能增量扩能、依靠资源大规模投入的发展方式。
这是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要求——
今年的春节黄金周,旅游市场再创新高:3.86亿人次的游客接待量;4750亿元的旅游收入;出境游达650万人次,规模成历史之最……
从关注“有没有”到关心“好不好”,从购买耐用消费品到向服务消费扩展,人们消费需求悄然之间发生重大变化。这对当前制造业、服务业发展,以及收入分配、公共服务体系,提出了较高的匹配要求。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需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匹配。”中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王军说,新时代需要我们用新发展理念来指导经济发展,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在满足人民新需求过程中推动经济迈向新台阶。
勇于创造:奋力突破经济爬坡过坎“攻关期”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关口”二字,意味深长。闯关夺隘,路在前方。
从追求数量到注重品质,必须要闯“质量关”——
习近平总书记5日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把重点放在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上,把实体经济做实做强做优。
作为制造业大国,在500多种主要工业品中,中国有220多种产量世界第一。中国制造“大而不强”,质量是软肋之一。
“随着个性化、品质化消费成为主流,国内出现海淘热等现象。这启示我们,必须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上海富申评估咨询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樊芸代表说,建议加快制定和出台质量促进法,以质量为立足点促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从粗放增长到集约发展,必须要过“效率关”——
“根据测算,这些年从全要素生产率来看,我国与发达国家存在不小差距,未来提升空间还是很大的。”王一鸣委员说。
效率的提升,必须置身于良好的制度环境。世界银行发布的《全球营商环境报告》显示,在约200个被调查国家中,五年来中国已从96名上升至78名,跟自己比进步明显。但是,与主要发达经济体相比,甚至跟一些新兴国家相比,还有提升空间。
坚定行动:为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支撑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一篇大文章。
谋篇布局,运筹帷幄。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需要扎实管用的政策举措和行动。
——瞄准新的发展趋势,筑牢实体经济的根基,插上创新驱动的双翼。
实业强则经济强,实业兴则国家兴,实业富则百姓富。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继续抓好“三去一降一补”,大力简政减税减费,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人们注意到,本届两会上,说到互联网和制造业,谈“虚实之争”的少了,讲“相互融合、创新转型”的多了。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数字中国”,浪潮集团董事长孙丕恕代表认为,要以打造不同产业及企业的“智慧大脑”为突破口,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发展。腾讯公司董事会主席马化腾代表说,互联网正加快从消费端向工业端渗透,工业互联网发展将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中国领跑世界的信息技术,正给制造业和实体经济注入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
——塑造新的时空格局,积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着力发展开放型经济。
中低速磁浮列车、超级杂交稻、高端3D打印机等一系列新元素让人们对湖南长沙刮目相看。
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振兴,改写了中国的区域经济格局。近年出台的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战略,更让我国的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之路越走越宽。
视线朝内,协调发展稳步推进。目光向外,全球市场天高海阔。
——深化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激发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充分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关键是通过改革提供和完善制度环境。”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朱之鑫说。
在国企、财税、金融、分配等领域,我国正在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激发全社会的创新创业活力。
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让我们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抓紧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奋力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