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 与株洲“三农”的故事

  • 上一篇
  • 下一篇
  • 李支国

    革命战争时期,周恩来长期在党的中央机关工作,建国后担任总理忙于国事,但是中国的基层人民,尤其是农业农村农民的发展与命运,他始终牵挂于心。

    新中国成立后,周恩来总理唯一一次路过株洲,与株洲干部交流的主题就是农业农村农民。他还曾签署奖状、接见株洲农业劳模,对株洲基层农村生产给予特别嘉奖和鼓励。“人民的好总理”周恩来今年诞生120周年,他情牵株洲三农的故事再次引起人民对他的无限怀念。

    在株洲停留半小时,询问农村群众生活

    新中国成立以后,周恩来总理来湖南只有5次,其中的第一次,就与株洲有关。

    市委党史办提供的资料显示,1958年4月底,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全国政协主席的周恩来,与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刘少奇从广州乘专列返北京,途经株洲,停车半个小时。在站台上,周恩来和刘少奇接见了前往迎接的市委书记任之(时任市委第一书记为马壮昆),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钧,宣传部长王又民。

    当年年初,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杭州会议(部分省市委书记会议)、南宁会议(9省2市书记会议)、成都会议(中央工作会议)、武昌会议,研究第二个五年计划和1958年的经济建设。周恩来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要求既要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又要讲究实际,大干苦干。对大办钢铁、大办水利和农村里出现的公共食堂,周恩来、刘少奇采取辩证分析的态度。

    株洲农村的公共食堂,当时处于萌发时期,是一种季节性的,农民自动结合的公共食堂。周恩来询问了这方面的情况,株洲市负责同志作了简要汇报。他听后嘱咐:“群众干劲越大,越要注意关心群众生活。方便群众的公众食堂,在农忙季节兴修水利期间,是可以试办的,是关心群众生活的具体措施,但必须坚持自愿,坚持经济民主,账目公开。”

    周恩来和刘少奇踱步站台,在小商店前察看,向售货员探听地方产品价格。车站小店货架上堆满了花生、蚕豆、茶叶、烟、酒、糖果、饼干……大多是株洲、湘潭、长沙、岳阳的产品。售货员不认识周恩来、刘少奇,却也猜测两位长者不凡。女售货员轻声细语地介绍了烟酒糖果等土产品的销售价格,还以两只灵敏的眼睛探望这两位不寻常的客人。周恩来边看、边听、边思,当即对株洲市如何发展地方产品作了重要指示。刘少奇以浓重的宁乡口音介绍宁乡土产砂糖糕、刀豆花,并问售货员有没有这两种产品,售货员摇头,示意没有销售过。

    签署奖状接见株洲劳模,鼓励社会主义农村建设

    芦淞区龙泉村保存着一张珍贵的照片,照片上是一张周恩来总理于1958年12月署名签发的、奖给“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国务院奖状。

    当然,那时还不叫龙泉村,叫株洲郊区人民公社龙泉大队。该大队地处城郊结合部,交通便利,土地肥沃,有15个生产队,1800多人,主要生产供应市区的蔬菜渔产。队员们响应国家号召,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撸起袖子加油干,争相投身大生产。

    1958年,龙泉大队获得了大丰收,国务院授予他们“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的光荣称号,周恩来总理签署的奖状被敲锣打鼓地送到了公社。当年全国只有10家单位荣获此奖状。

    不但如此,龙泉大队二队队长易国华成功研制龙泉冬瓜,还受到周总理的接见。

    易国华将广东冬瓜与本地笋瓜进行杂交配种试验,结出了龙泉瓜。龙泉冬瓜主蔓长、叶片大,耐热耐肥,抗病,产量高,而且肉心厚,肉质松软,水分多,味道佳,大的有120多斤。

    易国华被评为全国农业劳动模范,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代表大会,受到毛泽东主席、周恩来总理等领导人的接见。株洲基层农民的主动创造,显然给周总理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接见易国华时,周总理握着他的手,笑着勉励他:继续努力,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

    1959年的10月1日,株洲市举行建国十周年大型庆祝活动,龙泉大队作为全国的一面红旗,制作的游行彩车特别醒目,彩车上放着国务院颁发的奖状,还有易国华种植的冬瓜以及各种农副产品。易国华身披大红花,站在彩车上,迎接人们的鲜花与掌声。

    斯人已逝,风范长存。周恩来总理离开我们已经42年,他一心为民的情怀永远让人景仰。今天的我们,正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牢记周总理当年的嘱托,尊重群众自愿,发挥基层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仍然具有强大的现实意义。

  • 上一篇
  •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