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易蓉
3月1日中午,阳光正好,荷塘区430集市一处街角旁,人声鼎沸,大家都在看着眼前红艳艳的“花海”。
“这个花颜色好特别啊!这是什么品种?怎么卖?”路过的居民纷纷上前询价。
“这是比利时的西洋杜鹃,我们早上刚运过来的,大的48元/盆,小的38元/盆。”村里党员也是“推销员”的宋莉赶忙上前推销。
另一边的村部,老村支书,也是这次返聘的“账房先生”宾岳雄,正在清点库存;现任村支书,也是“运花司机”的宾建锋正在搬运花盆。这些鲜花,是早上刚从福建运过来的。
“卖个花”为何出动了两任村支书,还有年轻党员们?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振奋了我们农民的心,村党支部更应该带头行动。” 老村支书宾岳雄道出了缘由,“支部带头准备在村里开展种植花卉产业。”
其实,这个“计划”,两位村支书谋划已久。
“首先,不能破坏环境,但又要因地制宜。”春节前,两位村支书就商量着要找个好点子带着村民致富。
“种花吧!”老村支书宾岳文提议。早在去年7月份,在现任村支书宾建锋的助力下,村里引进了“神龙花木”,并流转了30亩地,作为销售展示基地。“而‘神龙花木’是盆景花卉销售,村里就可以供应花卉。”宾岳文的提议获得了村支两委的一致认可,大家觉得值得一试。
种什么花呢?大伙决定亲自出门考察一趟。大年初五,两位村支书和村委委员开着大皮卡货车就出门了,去到福建省漳平市永福花卉基地,初八就运回了千盆西洋杜鹃花。
这次“卖花”就是为了先试一试水,看看市场反应,再决定要不要种。
退休不褪色,老骥发余热,村里的年轻党员们备受鼓舞,热血支持。
村里的党员宋莉成了“推销员”,在朋友圈晒起了“广告”:“比利时的西洋杜鹃,花期长,颜色美,欢迎来龙洲村购买,也可以送货上门哦。”
在她看来,新老村支书都这样卖力,自己是年轻党员,更应该出一份力。
“市场反响不错,待时机成熟,我们就可以开种了。” 宾岳雄正拿着本子清点花卉的销售情况。
去年村里种了油菜花,今年如果种上杜鹃花。村里美了,村民富了,党员更团结了。
村干部清点鲜花。谭浩瀚/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