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通讯员 张小季
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统筹推进“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总体方案(2018—2020年)》(以下简称《“一湖四水”整治方案》)的通知,“一湖四水”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将从养殖污染整治、非法采砂整治、城镇与园区污水处理提升、黑臭水体整治等12个大工程联合出击,以壮士断腕决心整治“一湖四水”生态。
株洲将在这些方面如何做?本报记者对此进行了梳理。
《“一湖四水”整治方案》要求,到2020年,全省地级市建成区170条黑臭水体消除比例分别达到80%、90%、95%。其中,洞庭湖区城乡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推进黑臭水体治理与沟渠清淤、湿地生态修复、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人居环境改善等相结合,利用陆域湿地的生态拦截缓冲功能,发挥环境治理协同效益。在四水流域地区,完成全流域170处城区黑臭水体治理,特别是要加强43条重度黑臭水体的整治。
去年,我市黑臭水体治理被中央环保督查组点名要求整改。随即,我市确定枫溪港、建宁港、天鹅湖、翠塘、西湖、凿石港、陈埠港等七大城市黑臭水体整治重点。截至当前,西湖、翠塘、天鹅湖整治基本完成;枫溪港、凿石港、陈埠港黑臭水体综合整治正在加速推进,将于近期完工,建宁港黑臭水体综合整治,目前正在进行前期工作,预计今年下半年启动施工,明年年底前治理完毕。
湘江流域重金属污染治理工程
今年确保清水塘核心区153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退出
养殖污染整治工程 今年完成5000家畜禽养殖场治理
《“一湖四水”整治方案》要求,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提高到75%以上,全面禁止天然水域投肥养殖。严格执行畜禽养殖分区管理制度,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加快推进畜禽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实现畜禽规模养殖场粪污零排放或达标排放。推进渔业生态健康养殖,饮用水源一级保护区的养殖网箱全部清理拆除,天然水域全面禁止投肥、投饵养鱼,积极推行“人放天养”的模式。推广稻渔综合种养技术模式,集中整治农业面源污染。
株洲作为畜禽养殖大市,近年,畜禽养殖污染屡屡发生。不过,随着湘江保护与治理“第二个三年行动计划”的深入开展,我市畜禽养殖污染经大力气治理已取得明显成效。1月1日,我市首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投入使用。今年,我市将完成5000家畜禽养殖场的治理。养猪零排放新技术正在试点并计划全市推广。我市还将制定养殖污染治理整体推进3年行动计划,计划用3年时间把全市的养殖污染治理到位,实现零排放。
美丽湘江。株洲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谭清云 摄
非法采砂整治工程
年内3个规范化砂场投入使用
《“一湖四水”整治方案》提出,实施重金属污染土地修复,推广第三方治理“修复+流转”模式。按照“一区一策”的原则,株洲市清水塘,完成污染企业搬迁关停。郴州市三十六湾,加快推进退矿复绿,深化矿区源头和矿山尾砂污染治理,推进甘溪河、陶家河等流域污染治理。娄底市锡矿山,完成历史遗留废渣治理,确保青丰河、涟溪河锑浓度大幅削减,水质持续好转。衡阳市水口山,开展水口山有色金属产业园循环化改造,实施区域污染场地治理修复。湘潭市竹埠港,完成企业污染场地修复和治理。
2017年,我市举全市之力强势推进清水塘老工业区搬迁改造,全年共关停搬迁企业147家,已有54家企业签订了收储协议或价格确认书,共收储土地面积3596亩。61家企业实现转移转型,其中落地在市内的51家、市外10家,提前一个季度完成省委、省政府既定的目标任务。今年,12月底前关停株冶所有生产线,同步关停附属的4家中小企业,确保清水塘核心区153家工业企业全部关停退出。对关停搬迁的危化企业实行全方位监管。摸底核心区内已关停搬迁企业污染情况,年内完成部分厂区内污染治理工作。完成清水、铜霞片区土壤治理项目和开工道路内污染土壤处置,下半年启动实施铜塘湾、清水塘2个片区土壤治理项目。
城镇与园区污水处理提升工程
今年所有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一湖四水”整治方案》要求,2018年完成采砂规划编制审批和非法砂石码头整治。到2020年,采砂秩序全面规范、采砂范围和总量严格控制,建立采砂整治长效机制。全面禁止在流域内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敏感水域采砂,实施24小时严格监管。全面清理整顿采砂运砂船只,全面禁止新增采砂产能;严格砂石交易管理,建立采、运、销在线监控体系;加强部门联合执法,实行“谁发现,谁执法、谁处置”;全面推进砂石码头整治,到2020年全部整改到位;将河道采砂整治任务纳入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内容,整治不力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2017年,我市查处非法吸砂案件11起,查处未办理涉河项目审批,擅自开工建设项目案一起。另外,3个规范化砂场中的天元区规范化砂场和芦淞区规范化砂场已建成,即将投入正式运营,石峰区规范化砂场正在加紧建设中,有望在年内投入使用。
《“一湖四水”整治方案》要求,到2020年,新建城市污水管网3000公里,新增县级以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100万立方米/日。加快推进“四水”流域村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重点镇和长沙市、常德市、岳阳市、益阳市重点区域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新城区排水管网全部实行雨污分流,老城区排水管网结合旧城改造,确保管网全覆盖、污水全收集。引导城乡居民使用无磷洗涤用品,从源头减少磷排放。加快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建设,2018年所有工业园区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
在城市污染治理方面,2107年,株洲市城区洗水企业搬迁入园,制定了《株洲市城区电镀行业整治方案》,启动了醴陵市造纸行业整治整合;加强工业园区污染治理,全市10个省级以上工业园区(工业聚集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全面启动建设,炎陵、攸县、醴陵市、市区已建成投入运行,茶陵、株洲县工业园区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将在今年内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