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指引下
——新时代新气象新作为
□ 株洲日报记者 胡乐
通讯员 谭洪汀
株洲日报讯 3月8日,记者从石峰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动员暨文明建设总结表彰大会获悉,今年该区将实施68个省、市重大产业类项目。
项目是产业的基础,产业是发展的基石。当前,石峰区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轨道交通产业正由一千亿向两千亿转档,清水塘老工业区企业关停搬迁后急需导入新兴产业。根据安排,该区68个省、市重大产业类项目中,实现开工21个以上、竣工4个以上。另外,还将新引进落地61个项目,其中,30至50亿元的工业类大项目2个以上,5亿元以上产业类项目6个以上。
开展“城市双修”是提升城市对产业项目承载力和吸引力的重要手段。2018年,石峰区将加快完善田心、清水塘等片区规划,大力实施田心、湘天桥等四大街区“美丽社区”建设,加快推进中车大道、日新路等一批市政道路建设,新建邻里中心、农贸市场等一批配套设施,提质改造田心医院、先锋小学等一批民生工程,着力解决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力争全年实施44个城乡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项目,实现27个开工,8个竣工。
加大征拆征收力度是保障产业项目落地的前提。今年,石峰区将完成6000亩以上集体土地征拆,3500户以上国有土地征收,收储土地1500亩以上,确保项目用地“零障碍”。
在产业项目建设中竞英雄
——产业项目建设年系列评论之七
本报评论员
抓项目、兴产业,关键在人。产业项目建设年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只有广大党员干部主动担当作为,才能干出成效、彰显精彩。
当前,株洲的发展态势越来越好,投资者纷至沓来。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全省大抓产业项目的竞争序幕已经拉开,城市间竞争你追我赶,标兵渐远,追兵日近。如果我们不高度警觉、马上行动,不但引不来大项目好项目,甚至连自身优势产业项目可能被别人抢走。如果还不憋足一口气、铆足一股劲,竭尽全力抓项目兴产业,产业的现代化将无从谈起,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就无从落实。
应对新形势、立足新起点,抓产业项目建设等不得、慢不得、松不得。我们唯有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一天也不耽误、一刻也不放松的劲头,扑下身子抓项目;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勇气和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魄力,攻克难关、解决问题;以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至让项目竣工投产。
想干事,还要能干事、会干事。只有懂得项目建设的规律,精准发力,才能抓好项目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带着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深入一线,沉下心来,研究项目建设规律、把握技术发展趋势、洞察市场变化、研判政策走向。不仅学习借鉴外地先进经验,也在项目推进中,总结好的方法,做到听得懂、议得通、讲得清、抓得准,不说外行话,不做无用功,不断提高抓项目的能力和水平。
幸福是奋斗出来的,项目是实干出来的。只有实干、苦干、巧干,出实招、亮新招、求实效,我们才能在新一轮产业发展区域大比拼中赢得主动、保持优势、争创更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