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链发展方案

  • 上一篇
  • 下一篇
  • 1. 2016年产业链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及规模

    全市先进轨道交通产业现有企业2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2家,2016年产业集群收入过1000亿元。

    2. 2020年产值目标

    实现轨道交通产业集群收入2000亿元。

    3. 定位目标

    以建设“中国动力谷”为契机,按照“产业高端化、产品系列化、配套本土化、市场全球化、产城一体化”的原则,充分发挥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技术、人才、品牌优势,通过推进“科技创新、企业培育、产业延伸、城市提质、金融服务”等主要行动措施,实现“建设一座城(世界领先、最具产业影响力的轨道交通城),打造三中心(世界一流的轨道交通装备研发中心、制造中心和服务中心),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轨道交通之都。

    4. 重点企业

    中车株洲电力机车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中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中车株洲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株洲联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长江车辆有限公司株洲分公司、中铁株洲桥梁有限公司、中国铁建重工集团道岔分公司等企业。

    5. 重点产品

    货运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城际动车、有轨/无轨电车、中低速磁悬浮列车、轨道交通牵引系统、轨道牵引电机、货运车箱。

    6. 重点项目

    转向架智能制造项目

    轨道装备产业扩能与制造智能化建设项目

    中车电气技术与材料工程研究院项目

    联诚轨道交通装备部件制造扩能项目

    功率半导体重点实验室暨碳化硅器件产业化项目

    电机工程研究实验中心项目

    高压IGBT芯片及中低压模块生产线扩能改造项目

    九方智能制造及改造升级项目

    时速200公里动力分散型双层动车组产业化项目

    中低速磁浮装备产业化项目

    储能式现代有轨电车集成应用示范项目

    中国标准动车组牵引电机与牵引变压器产业化项目

    7. 重点科研支撑

    重点创新平台

    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机车轨道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大功率交流传动电力机车系统集成企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新型功率半导体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

    机车和动车组牵引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轨道车辆转向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国家轨道交通电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交流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中车电力机车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株洲时代新材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车株洲车辆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中车株洲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

    工业设计中心:

    中车株机轨道交通装备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

    国家产业基地:

    株洲国家轨道交通装备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株洲高新区轨道交通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城市

    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

    中国IGBT技术创新与产业联盟

    关键核心技术

    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整车系统匹配技术研究

    先进轨道交通电力牵引装备关键系统技术研究

    新型轨道交通车辆前沿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列车高效变流技术

    轨道交通直驱式永磁同步传动系统

    基于宽禁带材料的功率半导体器件研发及应用

    列车控制与信息服务网络(TCSN)关键技术及系统研制

    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自主化技术研究

    轮边永磁直驱牵引电动机关键技术研究

    轮毂永磁直驱牵引电机关键技术研究

    轨道交通智能信息处理技术

    智能制造技术研究

    8. 重点园区

    田心高科园、河西示范园

    二、产业链拟补强和补充的重要节点(产品)和拟布局的园区

    1. 原材料、零部件补充节点:特种钢材、电缆;补强节点:铝型材、轴承。

    2. 配套部件补强节点:车钩、贯通道、车门、乘客信息系统、照明系统、内饰、齿轮传动系统。

    3. 整机、核心部件补强节点:信号系统、制动系统。

    重点布局田心高科园,延伸布局河西示范园、荷塘工业集中区

    三、产业链拟延伸的节点(产品)和拟布局的园区

    工业设计、物流服务、工程总包、检验检测、运营维保、会展服务。

    重点布局田心高科园,延伸布局中国动力谷自主创新园。

    四、产业链建设推进措施

    1. 加大产业链招商。全面系统分析轨道交通产业链条,依托轨道交通装备制造龙头及骨干企业,深入对接外地配套供应商,重点引入核心系统、精密制造、关键零部件、服务领域,延伸产业链,不断完善轨道交通产业本地配套能力。

    2. 发展服务性制造。重点筹建轨道交通工程总包公司,提供规划、制造、建设、运营、维保等“全生命周期”服务,提高服务在制造业价值链中比重。以中车物流基地建设为核心,大力发展供应链管理专业化服务。举办轨道交通高端会议、高峰论坛、产品展示、文化宣传、市场推广,进一步提升株洲轨道交通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

    3. 加快技术创新。加快组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IGBT制造业创新中心,聚集创新要素,抢占技术制高点。推广电机、变压器、IGBT在民用市场领域的应用。支持鼓励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加快建设株洲轨道交通试验线、营运线、示范线项目,助推企业新技术产品快速产业化,抢占市场高点。

    4. 推进开放发展。精准对接 “一带一路”,支持轨道交通把优质产品和优势产能“走出去”,在海外设立生产和维保基地,开拓国际新兴市场。同时,也鼓励企业兼并收购海外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国外的先进技术,提升制造业水平。鼓励企业在充分本地配套的基础上,提升国内外地主机企业的配套,进入跨国公司如西门子、庞巴迪、阿尔斯通等全球采购链条。

  • 上一篇
  • 下一篇